APP下载

传承红色基因 创新融合发展
——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调研报告

2018-11-18毛志华

今日海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红色

文|毛志华

在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奋进历程中,留下大量的红色印记。这些革命遗址遗迹是红色文化的物质承载,具有重大政治价值、教育价值,同时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要素,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品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挖掘海南红色文化精神内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今年6-9月,省党史办开展了全省范围的红色旅游资源调研工作,旨在摸清核准我省红色资源分布基本情况,梳理掌握全省重点红色景区运营现状,在加快推进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视角下,查找突出问题,研究破解之策,进一步高举信仰旗帜、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全省红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助力做大变强。

红色资源赋存状况及红色旅游发展形势

海南红色资源丰富,革命遗址和红色遗存星罗棋布。据统计,我省红色资源单体有644处(不含三沙市),不仅红色“家底”较为厚实,“孤岛奋战”“白沙起义”“渡海战役”“红色娘子军”等主题的红色资源辨识度高,放眼全国也具有独特性和垄断性,“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更是彪炳史册、永放光芒。丰富的资源类型和较高的资源品味,为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省红色旅游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红色产品更加丰富,旅游设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稳定提升,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民心工程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去年,全省接待红色旅游游客236.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5%;红色旅游收入906.43万元,同比增长10.3%。海南红色旅游发展虽比较快,但与先进省份相比,特别是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整体尚处起步阶段。综合来看,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红色资源保护体系尚不健全。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必须建立健全保护机制,用心呵护、科学保护。由于相关规划缺失和保护意识的淡薄,红色资源远没有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即修,加之市政建设、农田水利改造、城镇化改造等原因,红色资源保护不力、管理不善问题十分突出。如徐天炳故居处于无人看管状态,房屋漏雨,墙体损毁严重,脆弱的红色文化建筑和遗迹风雨飘摇;又如红树林片区作为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后方,留存有琼山县委机关临时驻地、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成立旧址、抗战时期琼崖特委地下兵工厂、印刷厂及海上交通站等许多重要革命遗址遗迹,但至今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挂牌保护。据统计,全省保存状况较差和损毁无迹红色资源高达370处,接近红色资源总量的60%。

第二,红色资源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因历史原因,我省红色资源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归属不一,特别是全省缺乏一个统筹和协调红色旅游发展的专门组织机构,管理体制机制与资源保护开发、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以海口为例,中共琼崖一大旧址等文保单位隶属于文物部门,云龙改编旧址、李硕勋纪念亭、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等归属于民政部门,而像王文儒烈士纪念碑等归属于其所在地乡镇和村委会管理。全省范围内,如中共临高县第一次党员会议旧址归属党史部门管理;文昌宋氏祖居隶属宋庆龄基金会管理,红色资源管理机构和单位各有不同,给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此外,党史部门主要负责景区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审核把关工作,党委宣传部门也管一部分,各部门由于工作重心不同,对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深度也不一。

第三,红色景区展陈水平亟待提升。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红色景区展陈水平普遍不高,育人功能发挥有限。如琼中白沙起义纪念园、儋州琼崖总队旧址、文昌符克纪念园等陈列布展仍停留在遗址参观、图片和物品简单展示阶段,展示方式单调;三亚梅山革命烈士陵园、文昌张云逸将军纪念馆等陈列布展陈旧落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成不变,存在与时代脱节的现象;琼中琼崖纵队首次代表大会纪念馆等布展主题主线不突出,内容雷同;万宁李振亚烈士纪念园等红色景区甚至缺少最基础的布展陈列,红色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总体来看,我省红色旅游景区形象、特色不鲜明,特别是文化内涵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和集教育性、互动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复合型体验式旅游产品十分匮乏,对游客的吸引力、感染力有限,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第四,红色旅游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在深入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省红色旅游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偏慢。从投资方式看,仍以政府主导为主,缺乏调动和引导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参与红色资源开发程度严重偏低。我省红色景区建设,除临高角解放公园、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极少数景区外,几乎全部由政府投入。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红色旅游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但限于财政资金约束,只能选择性地投向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其后续维护、深度开发资金不足问题比较突出,非重点景区的生存状况则更差。从要素构成看,“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普遍不齐全,几乎所有的红色旅游景区和目的地都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单看“行”这一基本要素,我省琼中、白沙、五指山等地相当数量的红色旅游资源区位条件欠佳,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红色景区可进入性差;就“购”这一要素而言,调研中没有在任何一处红色旅游景区中找到红色旅游相关产品,我省红色旅游商品生产及产品开发滞后状况可见一斑。从宣传手段看,红色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不到位。海口曾推出以红色革命感悟为内容的“海口单车成人礼”红色骑游活动,琼海曾借助红色娘子军品牌开展“红色旅游文化周”活动,但都没有形成常态,其余市县推进区域整体宣传,打造红色旅游节庆品牌等工作尚未开展,结合重大纪念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推介海南红色旅游也不普遍。以我省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影视产品鲜见,演艺产品开发基本处于空白。“互联网+”等新型旅游宣传模式使用不足,我省大部分红色景区都没有进行网站开发建设。

第五,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程度偏低。红色旅游必须与其他资源相结合,实现多种业态跨界叠加,走融合发展之路。从调研情况看,要实现资源融合、文化融合、业态融合、区域融合,增强红色旅游自身发展新动能,任重道远。就旅游行业内部而言,只有少数景区,如陵水坡村黄振士纪念园等,对红色旅游与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做了一定尝试和探索,但全省各类景点之间缺乏内在主线,融合不够充分,尚未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一定深度的融合发展模式。从区域角度看,我省跨市县的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形成,在资源保护、产品开发、线路组织、宣传促销、智慧旅游等方面缺乏合作。红色旅游有“点”,但尚未连成“线”,更未形成“面”“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从跨界角度看,红色旅游与文化、教育、信息、农业、工业、交通等相关产业结合松散,特别是与研学旅行、康养度假、文化创意等融合发展程度低,真正实现互利共赢有着巨大空间。

对新形势下我省红色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当前,海南正在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新形势新任务对红色旅游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发展红色旅游应坚持和把握“社会效益为先、提质转型为重、融合发展为体、共建共治共享为主”的四项原则。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因素众多、关系错综交织、功能结构复杂,只有深入把握各环节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加强统筹谋划,促进衔接配套,才能使各项部署和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因此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理顺体制机制为目标,结合机构改革,加强符合海南实际的红色旅游发展专门机构建设,突出强化其牵头、协调功能,尽可能实现“一类事由一个部门统筹”,推动全省红色旅游朝着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史志部门,我们将继续加大党史基本著作编撰力度,修好“红色家谱”,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坚实支撑;稳步推进名镇志、名村志、名山名水等特色志鉴编纂,深挖历史文脉,讲好海南故事;动态性地开展红色旅游景区展陈指导,特别做好经典景区展陈内容审查,严把政治关、史实关;组织红色旅游讲解员、导游员培训,提升讲解吸引力、感染力,努力为我省红色旅游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第二,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坚持规划先行、保护优先、有效利用,借助“多规合一”平台,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紧密衔接,统筹协调发展;编制全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优化全省红色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不同区域红色旅游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深入挖掘红色景区承载的精神内涵,进行再提炼、再提升;加快构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红色旅游资源点”三级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体系,对尚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红色资源,要切实保护到位。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谋划推进红色娘子军国家纪念公园、五指山热带丛林军旅生活体验型红色旅游区、母瑞山热带丛林户外生存体验型红色旅游区等8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红色旅游重点景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增强红色旅游的参与度,扩大吸引力,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发挥经典景区辐射范围广、带动性强、品牌效应大的优势,实现以重点项目集聚旅游产业要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政策措施保障,加大对现有红色旅游企业扶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旅游企业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业务,着力培育红色旅游龙头企业;大力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景区建设开发,积极探索红色资源的商业化运作新模式。拓宽红色旅游投融资渠道,探索适合红色旅游发展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落实差别化旅游用地、用海、用岛政策,对发展前景好的旅游项目,优先安排落实土地等指标。借助海南自贸试验区的特殊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旅游骨干企业参与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开发与管理运营,提升红色景区建设和管理质量水平。

第四,推进“四色”融合发展。以增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为牵引,把促进“红、绿、蓝、古”四色融合,作为现阶段加快实现互联互通互动互融的旅游产业融合体系、提升红色旅游发展动力和活力的主要抓手。强化系统思维,充分发挥海南生态、人文等各类优势,积极探索红色旅游与农业、文化、教育、体育、医疗以及“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稳步推进资源融合、文化融合、业态融合、区域融合。进一步发挥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作用,依托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加强扶贫帮扶和技能培训,积极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鼓励支持贫困居民自主创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培育富有红色文化内涵的本土品牌。

第五,创新展陈宣传模式。创新传统展陈模式,综合运用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影像等多种形式,有选择地引入现代高科技展陈手段和信息化技术,营造更加生动浓郁的红色文化精神氛围,提升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将推进红色旅游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宣传报道,为发展红色旅游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好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增加创意,讲好海南红色故事,树立海南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强化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校与红色经典景区合作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实践、交流活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积极创作生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演艺产品,创新设计生产红色文化创意衍生品,延伸红色旅游产业链。结合建党、建军、建国和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重大纪念活动,组织系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各类旅游推介活动中加入红色旅游内容;围绕海南红色旅游特色和优势,创新开展红色旅游节事、会展活动等。

第六,培养引进人才队伍。组织编写符合海南实际的红色旅游培训教材,积极开展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加强红色旅游从业人员业务技术培训、运营管理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引进一批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红色旅游管理人才,吸引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以“五老”、大学生为重点,建立一支较稳定的、专业化强的志愿者队伍。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景区红色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红色在哪里?
『摘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