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敞开教育开放的大门
2018-11-18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7月25日至30日,以“教育合作新起点 人文交流新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州举行。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在交流周开幕式上强调,要借鉴各国经验做法,积极扩大教育合作的国际“朋友圈”,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作出贵州应有的贡献。
教育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各国人民交流合作的重要纽带。近年来,贵州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契机,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教育交流周规模和层次持续提升,为贵州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搭建坚实桥梁,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力量,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民生福祉,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成为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特色品牌。如今,贵州已基本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在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成效凸显。
筑牢教育开放平台。11年来,在各方的协力推动下,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规模和层次持续提升,由单一的教育交流平台,发展成为国家级的人文交流平台;由中国和东盟10+1合作模式发展成为立足东盟、辐射全球的10+1+N的合作模式,参会的规模由最初每届400人提升到每届3000余人。交流模式由一周内在贵州一个主会场举办,延伸到全年不同时段在中国和东盟多地举办。随着第十一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成功举办,贵州再度为自己打开一扇广阔的窗口,引入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更多青年学子,推动贵州教育发展。
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教育对外开放,为越来越多的贵州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对外交流的机会,他们不仅接受良好的教育,也在国际视野拓展和跨文化体验中增长见识、丰富人生,为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储备能量。在以交流周为平台的开放教育推动下,“双千留学计划”深入实施,“中国-东盟清镇职教中心”“中国-东盟思想库网络贵州基地”相继建立,贵州大学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贵州财经大学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合作办学……教育开放力度的持续扩大,大大提升了贵州教育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和教育国际化水平。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教育因互鉴而兴盛。东盟国家是“一带一路”重要区域,交流周的品牌影响力吸引了越来越多东盟国家各领域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来黔交流合作,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了交流周“一带一路”多样化、多边多赢的局面。不仅如此,除了教育领域,东盟国家区域财长会、中国-东盟高官会、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会等一批高规格国际会议先后在贵州举办,东盟作为贵州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对外合作地区,双方在经济、贸易、商务、旅游、文化等领域同样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了贵州对外开放新形象。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回望来路,教育对外开放已成为贵州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对外开放的征途上,镌刻着教育大踏步前进的足迹。面对“一带一路”新机遇,贵州将立足东盟,辐射亚洲,面向世界,持续敞开教育开放的大门,广泛开展教育交流合作,书写新时代教育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