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主题社区的“信息技术3+1”教研方法
2018-11-17林贵台张丽霞潘兴旺陈志超
林贵台 张丽霞 潘兴旺 陈志超
摘 要: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现状,我们结合学科主题社区和“3+1”课堂教学模式对其进行了革新,形成了基于学科主题社区的“信息技术3+1”教研模式。此教研模式主要分为以教材为蓝本、自学案、确定分组、开展线下课堂教学、进行自学成果评选5个流程来进行。
关键词:主题社区;信息技术;“3+1”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开始进行“互联网+”改革。在我国的教育界,国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响应这一号召,各个学校开始探索课程教学新模式,将课程教学和互联网进行融合,学科主题社区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更有必要引入主题社区教学模式。另外通过学科主题社区教学模式能够完美实现“3+1课堂教学模式”,并将传统教学和新型教学进行完美融合,既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又推动教学模式不断向前发展。
一、 “信息技术3+1”主题社区的建立
学科主题社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这是一个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社区,这个社区类似于网络论坛或者是百度贴吧。通过这个社区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在线交流。第二,这是一个以学习为主的社区,这个社区还需要结合特定的学科作为主题,为一门特定学科打造一个网络教学交流平台。建立这个社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协作能力,同时探究“3+1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方式。建立学科主题社区的创新点在于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传统填鸭式、封闭式的学习,而成为新型的开放式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社区的建立可以实现学生、教师、学习资源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3+1课堂教学模式”
“3+1”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教学层面上分为“生本”“生成”“生活”以及在学生学习层面上的“自主”,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知识成长的生成、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教学实现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教师提供的辅助学习以及学习过程完成时的课堂训练。
创设这种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模式过多重视对学生在科学世界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等方面的培养,这就会出现培养出一些学习机器的书呆子。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对学生尊重。通过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广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不同学科体系之间的屏障,让各个学科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 “信息技术3+1”教研方法 以教材为蓝本自学案
针对学科主题社区和“3+1”教学模式的研究,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工作经验,我开始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改进,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究和改进,形成了“信息技术3+1”教学方法。在这一年的探究过程中,为了不影响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我选择自己所带的高一学生为探究实践对象,进行课堂实验研究活动。参与本课题实验的班级共有两个,大概有120左右。
“信息技术3+1”教学模式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展开,将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为了管理更加有效率,提升每个同学的参与度,每个小组人数不宜过多,大概3到5个人。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作为小组的带头人,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相关课题的讨论,以及对外发言。针对课题的具体情况以及组内成员每个人的能力和特征组长给每个成员进行任务的划分,实现团队的合作。同时为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荣誉感,每个小组可以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信息技术3+1”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5个步骤:
第一,以教材为蓝本,教师针对每节课程琢磨出一个适合本节课程的主题。然后将这个确定的主题发布到社区中,通知各组成员对这个课题开始进行研究。对于主题的确定,教师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为主题,例如可以从图书馆、食堂、宿舍等方面进行取材,教师还可以从国家时事方面进行取材,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习,还要关注日常生活和国家时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实际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师在明确了课程主题以后,还要向学生提供一个自学案,指导学生该如何进行课前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录制一段导学视频发布到社区中,指导学生对本节课程的自学案的使用。关于自学案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在自学案中明确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以此为核心提出本节课程的学习任务并布置好相关的探究问题。学生在课前学习时要结合课本教材和自学案进行学习,整理出通过自学自己还不清楚的知识点。
其次,自学案的设计要注意规范性。教师要深刻理解什么是自学案的目标三维,要根据目标三维对自学案进行设计,同时要注意不能将自学案形式化,最终达不到自学效果。自学案在设计过程中要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明确知识形成的背景和过程;要考虑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考虑到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简单点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在课堂上在进行详细的讲解。
再次,要注意自学案在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性。新奇的东西总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激发人们的探究欲望。在自学案中引入创新机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更好实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在自学案中可以通過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来实现自学案的新颖性;还可以通过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相关问题来增强自学案的新颖性,但是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要太过难以理解,否则的话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打消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自学案是一个开放性的东西,自学案的设置不应该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充分的思考。学生通过自学案的学习,要能够理解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达到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目的。
最后,要注意自学案的实用性。自学案的实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面向学生的,要求自学案能够涵盖本节课程所有重要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课本和自学案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基本知识,能够发现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第二是面向教师的,自学案的设计要掌握好梯度,要保证在课堂上,能够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起到一定的作用。比如问题的引入,知识的讲解,问题的解决,以及最后知识的总结等等。
第三,确定分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完成一节课程的学习之后,组长定时关注社区中老师是否更新下一节课的主题,教师在更新完下一节课的主题后最好及时通知各组组长,告知其尽快带领各组成员完成自学任务。组长一旦确定社区中有教师更新的内容,及时组织本组组员对导学视频进行学习,下载自学案,确定组内讨论的时间,督促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下一节课程的初步学习以及自学案中提供的任务。
各组可以选择在线或线下的方式,进行组内成员就下一节课程内容进行交流讨论,成员各自说明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以及遗留的问题,组长收集并记录每个学生的问题,针对每个问题,组长组织成员展开组内讨论,争取能够通过协作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最终组长收集本组通过自学和互学收获的成果以及遗留的问题,在社区进行提交,并打卡表示本组已完成自学任务。另外,可以鼓励各组成员将学习成果和遗留问题做成PPT或者是录制成各种形式的视频在社区中进行提交,以此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第四,开展线下课堂教学。教师在各组提交学习成果后要注意及时进行关注,总结各组的学习成果和遗留的问题,针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及时在线进行反馈讲解并确认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讲解的知识。教师在对各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时要注意找出成果的共同之处,了解掌握全体学生都掌握的知识。在线下课堂上,教师可以抽出15分钟的时间对全班同学说明所有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在这15分钟内,首先抽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说明所有同学都掌握的知识,在剩余的时间内一一提出各组的遗留问题,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争取在学生的讨论中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教师可以抽出20到25分钟的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综合梳理,争取做到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讲解,能够让学生构建更加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教师可以对自学案中提出的问题或者是各种情景进行相应的说明讲解,联系实际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充分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所在。若留有剩余时间,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当堂训练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第五,进行自学成果评选。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能力,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对学生自学成果的重视、肯定以及尊重,在每月月末可以对各组的自学成果开展评选活动,评选出若干个优秀作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 “信息技术3+1”教研方法的改进
上述内容为基于学科主题社区的“信息技术3+1”教研方法的基本流程。通过实践发现,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的学习中安排的课时比较少,采用上述流程耗费的时间较多,难以在学期内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上述的基本流程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微调改进,达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保证能够在学期内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
第一种改进方案以章节为基本单位实施上面的教学模式。具体流程为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本章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在每章结束时应用上述教学模式开展综合性“信息技术3+1”教学。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改进,在教学速度方面大大提升,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等也有一定的提升,基本上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种方式依然保持上述教学流程,但是此时教师要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在自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以此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自学案中原有的探究活动不能少,但可以适当降低探究活动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后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增强而逐步增加探究活动的难度。这样在线下课堂的讲解压力就会相应变小,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对所学知识通过习题的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此就不用再布置课后作业,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就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自学。经过实践检验,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更为突出。
五、 在“信息技术3+1”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定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清楚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体系,在当他们接触到新的知识或者是新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解决方案,最好能够以此为基础,在其上引导学生对新的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即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在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自学案中探究问题的回答做出综合评价,并以此为基准引入新的知识。要明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是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不是一桶水,将知识强行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之中。
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推荐教学模式改革使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通过对学科主题社区和“3+1”教学模式的研究学习,我们将这两种模式进行适当的融合,最终基本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教学模式的革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依然会注重新型教学模式经验的总结和改进,以期实现更好地教学效果,形成独有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林贵台,潘兴旺,蔡國辉,陈志超.基于学科主题社区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1):89-91.
[2]“3+1”课堂教学模式简介——即自学、互学、助学、当堂训练[Z].
[3]张晓卉,刘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与发展策略[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01).
作者简介:
林贵台,张丽霞,潘兴旺,陈志超,福建省宁德市,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