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オ
2018-11-17马春蕾
摘 要: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最重要的过程有两个。一是“审题”,二是“解题”。审题过程是解题过程的基础和先导,能否解决问题直接取决于审题的正确与否。如果说审题是学生思维的基础,那解题能力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升华,因此在对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解题能力
一、 审题三步骤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小学生中很多出现的错误其实并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本身粗心马虎,没有审清楚问题,很多时候答非所问。在较为简单的小学运算中,很多学生常常会犯马虎的错误,总在最后运算时出错,也是审题的问题。审不好题的学生哪怕解题能力逻辑思维再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做不好题。要想学生做题的正确率提高,培养出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必要前提。经过实践,我认为审题中有下面三个重要的步骤。
(一) 读题
在小学的数学课中的教会学生如何读题是至关重要的,读题是审题的第一步,只有走好了第一步后面才能做好。学生通过读题,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并且在脑中形成一个大概的解题方向,为解题做准备。
正所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让学生养成读题的习惯非常重要。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集中力较差,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去认真读题,特别是一开始的时候每做一题,都要认真读题,直到明白其中的意思为止。
通过读题,让学生明白题意,为进一步的解题做准备。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读题方式做出一定的规定。如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就可以采用大声读的方式,要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断句,通晓意思。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较差,这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 圈题
小学生的注意力有限,时常会犯马虎的小错误。还有一些学生,在认真读题一遍之后却对问题不得要领,不明白问题在问什么,更不用谈其中的解题思路了。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小学生不懂得抓住题中关键字来解决问题。这跟小学生的思维特征也有一定关系的,往往小学生在观察一道题的时候,能认清整体,却忽略了题中的细节。如在一道简单的数学选择题中: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A. 3+11=14 B. 2+7=9 C. 8+7=14很多学生在看到这道题时,马虎地选了A和B,甚至都没有看C这个选项就选择了A或B,这就是在读题中没有圈题看清楚题目中的“错误的”。所以圈题对于学生在审题过程中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对这一类的关键词进行标注,以提醒自己在做题时要注意。
(三) 定题
所谓定题其实就是拟定做题的方向,在完成看题和圈题两个步骤。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都摆在了学生面前,学生此时要做的就是确定做题的方向。
通过审题,思考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所在。将问题中无用的信息条件去除,将有用的条件留下来。
例如:水果摊上有很多水果,梨3块钱1斤,苹果5块钱1斤,桃子6块钱1斤,樱桃8块钱1斤,小华想要买3斤梨和5斤苹果,请问他一共要花多少钱呢?
在这个问题中,很明显无用的信息就有“桃子6块钱1斤”“樱桃8块钱1斤”这是明显的无用信息,所以学生在做题之前就要拟定方向,将这些无用的信息排除,才能有效地展开做题。
二、 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的解题能力是指运用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原理以及方法,对问题件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解决的能力。解题是数学问题的核心,而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在老师的认知指导下获取知识、技能和能力,养成个人特殊的数学品质的过程。小学数学是一种认知学习,让学生在做题解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但是受年龄影响,小学生在阶梯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 习惯以点带面,思维上难以做到整体性与部分的兼顾。
(二) 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对于简单的公式运用,运算法则没有做到熟记,难以在运算中做到融会贯通。
(三) 解题思维单一,不灵活。在解题中,往往只能想到一种方法,缺乏多样性的思维。
(四) 解题中缺乏耐心,一直解不开题目,就会产生浮躁、厌学等情绪。
三、 培养解题能力的方法
(一) 重视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从整体思考问题
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审题”阶段就有所体现,学生通过观察题目了解其中条件,并且加以与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解题。
但是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忽视了问题的整体性,例如对一个物体的体积运算中,出现了面积的单位。敏锐的观察力,需要学生细心的支撑,所以在平时测验和练习中要注意基础训练和审题训练,让学生学会从整体思考问题。
(二) 重视基础能力教学
要注重“双基”教学,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所谓“双基”,就是指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要重视对书本上的例题的解析,让学生认真深刻地领会其中蕴含的原理;或者对简单的公式进行反复强调,如: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等等。这些公式是解题的重要方法依据,学生必须掌握。
(三) 培养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要培养学生在日常解题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锻炼这一能力,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一题多问,教师可以采用,同一条件下提出多种问题的方法。例如:有红花5朵,白花3朵,黄花8朵。就可以多种提问:黄花比白花多多少朵?白花和红花一共有多少朵?等等这样的问题,采用多种问法,拓宽学生的思维。
2. 一题多解,这个非常好理解,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3. 一题多变,通过改变问题,改变题中的条件,让学生不断地适应题目的变化,从题目中寻求解决方法。
(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耐心,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选择不了了之,缺乏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尚小,缺乏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所以教师要运用学习的迁移和鼓励等方法,一开始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运用外部动力,刺激学生的起步,然后利用长期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趣味性,进而对数学产生了学习的内部动力和探究精神。
这有利于学生克服在解题中不耐心的现象。
四、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始终明确,审题是解题的基础,解题需要正确的审题,审题是为了解题而服务的。在练习中要先重视审题能力的练习,随着学生成长再逐渐将重心转移到解题能力的培养上来。
参考文献:
[1]陈寒.教育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G·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3]赵洪.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J].校长月刊,2005(06).
作者简介:
马春蕾,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康乐县城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