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身份证上人名为何备注汉字

2018-11-17明清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交税韩语农户

明清

说到韩国人在身份证上备注汉字,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韩语。

韓语起源于2500年前。朝鲜王朝世宗当政时,下令创造庶民也能使用的简单易学的类似拼音的表音字,于是韩语文字出现了。尽管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朝鲜地区的统治阶级仍然使用汉字来进行交流,在朝鲜地区的古代史书及书信上,处处皆是汉字的身影。

韩国从1948年开始,一直大力开展“去中国化”,先是立法将汉字废除,随后连自己的首都“汉城”都给改名为“首尔”了。他们认为汉城一听就是中国人的城市,一定要废掉。就这样。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韩国的年轻人几乎完全摆脱了汉字。

表音字自然有它的问题,就是无法区分同音字,遇到读音一模一样的字,就只能联系上下文去猜。而且,修习历史的韩国年轻人发现,他们竟然看不懂自己先辈写的史书了——古代书籍全部都是汉字,而年轻一代根本不曾接触汉字。而且韩国儒教传统浓厚,可是自从表音字盛行之后,年轻人连《论语》都没办法读懂了。韩国人很快又发起了反对韩语文字的游行。面对社会各界的压力,韩国政府不得不在1974年加入了学习基础汉字的教学计划,高中毕业的韩国人,需要掌握1800个基础汉字。并且,在教科书和公文中,允许将汉字加入括号内备注。

但是毕竟这个计划不是强制性的,如今很多韩国年轻人,上到大学都不认识几个汉字。

两宋那么富裕,为何还有这么多农民起义

张嵌

关于“富宋农民起义为什么这么多”这事,宋朝宰相吕蒙正,就曾冲着宋太宗一句怒喝:“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宋朝很富?天子脚下的汴京农村,却是这么饥寒交迫。也正是这声怒喝,一针见血戳穿了“富宋”三百年的尴尬真相:两宋的繁华富庶,只是属于一线大城市和官僚士大夫们,至于全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却是困苦不堪。

首先叫宋朝农民苦不堪言的,是田赋税收制度。据《宋会要》:“富豪形势者田多而税少,贫弱者地薄而税重。”而且宋朝农民除了要交田赋外,农具、牛皮、草鞋等都要交税。另外还有各级官员层层扒皮。

又说“宋朝五等户”制度是按照财产给农户分等级,财产多就交税多,有其合理性。但以《皇宋中舆两朝圣政》记载:给农户“划等级”的权力在地方官。于是地方的豪强就与地方官勾结,把大批贫穷的农户一笔划成了富户。

“预征”也是很长时间压在农民头上的一座大山。南宋理宗在位的淳祐八年(1248)御史陈求鲁曾愤怒揭露:南宋全境的农村都在玩“预征”的把戏,到了南宋亡国前夜,有些州县还提前征了十年赋税——元朝的税都替人家征了。

宋朝的“岁币制度”更是给农民生活落井下石。单以运输为例,北宋的银矿主要在西南,绢帛主要在东南,全要靠大宋百姓沿途肩挑车拉,千里迢迢从大南边朝北方运。沿途农民更是白出劳役。以《宋史》记录,运送岁币的这一路,青壮年几乎被抓光,田地纷纷抛荒,生产破坏十分严重。如此“疲于奔命”的状况,宋朝的农民当然也就忍不了。所以两宋300年里,载入史册的农民起义多达433次。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0116@163.com)

猜你喜欢

交税韩语农户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谁说我们学韩语只是为了追“欧巴”?
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
韩语惯用语的特点及教学方法浅析
单身虽无罪,但要架得住“交税”
浅谈韩国语的语言特点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