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材料作文“女儿的伙食费”导写

2018-11-17施仁港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8年2期
关键词:伙食费生活费女儿

施仁港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浙江义乌的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帖称:“我的女儿平常成绩就一般,这次高考考得也不尽如人意,不过考上了杭州的某大学。前几天给女儿买手机电脑提起了生活费。我不知道别家的孩子都给多少生活费,但我想了想觉得1200块钱还是够的。没想到她不高兴了,居然问我她是不是我亲生的,1200块要饿死她吗?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这位妈妈说,电话费是他们出,买衣服鞋子等都有另外给钱,这1200元只算是给女儿的伙食费。所以,她想问一下,1200元的伙食费少吗?大家都给多少?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择核心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以社会生活现象为材料的新材料作文题,写作要求非常明确,就是要考生发表对材料所述事件的评论。材料的核心事件为:刚考上杭州某大学的女儿嫌妈妈给的一个月1200元的伙食费太少,责问她是不是妈妈亲生的,1200块是不是要饿死她。因此这个妈妈想了解一下1200元的伙食费够不够,其他家长都给多少。

不过,要评论此事还是要找到评论的角度,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特别是发生这种不愉快的事件的缘由,不难发现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是攀比和虚荣的心理在作怪。女儿怒怼妈妈的一个原因就是“她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另外,妈妈也问“1200元的伙食费少吗?大家都给多少?”可见母女翻涛在攀比心理。

二是母女俩缺乏有效沟通。妈妈事先没有问女儿需要多少伙食费,女儿则直接责问母亲,而不是心平气和地说明解释。

三是已经成年的女儿还不够自立自强。如果伙食费不够,女儿本可以自己想办法做点兼职解决的。但如果追究其原因,妈妈的家庭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

当然,考生还可以从女儿的消费观等方面人手分析。但有的考生却从中提炼出知足常乐之类的观点进行写作,显然偏离了题意。

考生根据以上的因果分析得出的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可以就其中一点深入挖掘或同时论述其中的几点,但最好以其中的某一点为主,其他为辅。具体行文时,为了使分析更深入透彻,或者为了使文章的内容更充实厚重,也可以适当联系现实或历史,引述相关的典型事例或名言警句。但对这些论据的概述或引用要尽可能简洁,而且是在分析具体问题或事件时自然带出的,一切为分析既定的具体问题或事件即析事明理服务。当然也可以不引用任何事实和道理论据,直接分析相关问题。

联系现实多指联系同类现象进行拓展,包括正反两个方面。所附习作引述汤丽莎之例即与材料中的义乌女孩构成鲜明对比,用以阐述大学生生活费不够完全可以自行想办法,如用勤工俭学的办法来解决就十分有力。

同类的如大学生施某大手大脚花钱,贷款5000元买了心仪的苹果手机。但钱还不上,就又从其他校园贷借款。期间小施被校园贷人员跟踪、殴打,并被告上无锡市滨湖区法院。至今为止,小施家人已为他还款几十万元,却仍未还清。(《现代快报》)这个素材可以用来阐述大学生中消费观有问题的还不在少数,这样就可以自然转人对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论述了,诚如此文章就可以提升一个境界。

还可在分析评论中自然嵌入相关的名言警句,以展示文化底蕴,增强说服力,比如郑板桥的“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已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等。

习作评析

满足搭桥,感恩为流

张静

浙江义乌的一位母亲因女儿抱怨伙食费不足而在网上发帖提出疑问。就现在的消费水平,是父母给予的经济支持不足以满足孩子的生活需求,还是孩子的心理作祟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呢?

在我看来,这类问题的滋生不在于父母给予的账面数字,而是我们是否真正树立起了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是否能够认清现实,学会满足,报以父母感恩之心。

著名作家筱敏曾说:“人的伟大,是因为生命内里横亘着一条无法逾越的河,此岸是沉沦的现实与彻底的绝望,而彼岸是飞升的理想和触摸未来的强烈热情。”诚如斯言,现实中的诱惑与强烈的物欲是炙热敏感的,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乏被其蒙蔽双眼误入歧途的反面教材。对于大学生而言,享受高等教育的代价无疑是高昂的,外加尚未步入社会,其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父母。不过,根据时下大学校园的物价水平,1200元也足以支撑孩子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即便手头拮据,也不应出言不逊,作为一个成年大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工俭学来解决。《成都商报》载,成都师范学院的大三女生汤丽莎,家庭贫困,每月生活费不到200元,但她三年来一直资助3个贫困生从初一读到初三,前后花费近2万元。为此,她先后做了十多份兼职:擦皮鞋、卖废纸、发传单、做助教……如果义乌女孩置身汤丽莎的处境,恐怕早就“饿死”了。

因此,现实的心态与节制才是关键,唯有对生活常怀感恩之心,自强自立,体谅父母的养育之情,学会满足,才能够寻觅到摆渡的扁舟,蹚过物欲的急流,激荡起生命的浪花。

从这位母亲的帖子中还可以看出攀比心理已然在大学生的观念中悄悄滋生,因为女儿还透露“同学的生活费是她的好几倍”。显然,这种盲目的攀比和跟风的行为是有害的,但不幸的是,这种不良之风在社会上已四处蔓延,因此而引发的过度和超前消费现象已司空见惯。目前,大学校园就剑过一阵“校园货款”之风,其本意在于给予贫困学生必要的经济资助,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等能力。但事与愿违,频频出现的大学生盲目货款导致无法还清的现象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思考与担忧。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多半是如何学会考到100分,成绩优秀便万事大吉,却没有人教会我们应当承担的责任與应有的悯人情怀,一旦步入社会,渐渐脱离父母的庇护,常常随心所欲,把任何要求都当作理所应当,却鲜能保持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传统美德。

道格拉斯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人是很麻烦的。”人有众多这样那样的欲望,却常常因不能理性对待而乱了阵脚,最终深陷欲望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让我们正本清源,重拾感恩之心,学会满足,自立自强,多一分努力,少一分攀比,时代终究会为我们喝彩!

[点评]

本文开篇即点扣材料核心要素,并从母女两方各提出一个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紧接着回答第一段问题,表明文章的观点态度。主体部分从欲望和攀比的角度来分析。前者围绕筱敏的名言和同类拓展、正反对比来分析如何才能“膛过物欲的急流”;后者则主要阐述大学生攀比心态的危害并从教育的角度追溯其产生的原因,颇具现实意义。文章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征引得体,收放自如,体现了小作者不同凡响的思辨能力,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猜你喜欢

伙食费生活费女儿
发愁
@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
伙食费
伙食费
实话
和女儿的日常
我多么想和别人一样幸福
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在吃什么?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