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格调雅正为高考作文加分
2018-11-17薛海兵
薛海兵
文学作品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写照,它所反映的世界都浸润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作者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应对人生,都应该真实地流露在自己的作品中。因此,高考作文虽然有其特殊性,不完全也不需要都是文学创作,但是考生必须把自己所经历或未经历的事件,都放在自己的思想与情感的炼炉中烘烤一番,然后以负责任的态度表达出来,并适度考虑语言与读者的审美要求,彰显考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这样的高考作文才是格调雅正的。
一、回到生活,在现场重新感受事件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考生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他人。这就需要让他们回到生活中去,使写作成为对生活的积极回应。更为微观的策略是在叙述中回到生活。因为一切叙事都是关于过往的回忆与创造,沉浸到回忆中,回归到现场中,可以重新感受事件,充分酝酿感情。
贴近生活正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趋势。文以载道,最大的道是生活,道为先而语次之,这应该成为衡量考生作文水平的基本依据。譬如,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短篇小说《早餐》,以背包客的见闻次第展开途中晨间所见的一幕场景,在短短千字篇幅之内却像打开了一扇扇通向优美环境、美好人情和生活哲理的大门,这是考生应该学习的写法。首先,考生作文应在关注生活中触摸时代的脉搏。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借知青生活时所饲养的一頭猪的故事,表达了“人不应被设置”的深刻思想,就是因为他看到了时代生活中思想与灵魂的不自由,否则何来如此一针见血?第二,考生应在品味生活中发现生活之美。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在回到生活重现场景方面,堪称典范之作。家庭变故、临行嘱咐、攀爬月台和踽踽远去的场景,作者只是娓娓道来而不加修饰,其中所蕴含的父子之情却已感动千万读者。第三,在感悟生活中探索人生哲理。考生作文既要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更要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给读者,这里既有感性的性情之美,又有理性的睿智之光。林清玄在《可以预约的雪》中,从欣赏管芒花而联想到人生无常的真理,自然真诚而富有启迪意义。回到生活重现场景的关键是全身心地沉浸到事件中,对或宏大或细微的生活场景加以悉心体会,尤其要能捕捉到令人感动、令人深思的生活细节,要在独特的发现中传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这种“沉浸”往往能激发考生的创作灵感,甚至会引发丰富而奇异的联想与想象,就像雨果创作《巴黎圣母院》前夕在钟楼顶部发现那个手刻的希腊文“命运”二字一样,最终成就一篇上好的作品。
我国古代素有“修辞立其诚”的文章传统,但是过去不少考生只顾修辞而抛弃立诚,使作文中的生活与思想都面临危机。只有回到生活,掌握真实材料,流露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才能在道德文章的传统路上越走越远。当然,贴近生活并不是拘泥于事实,高考作文需要体现一定的文学性。对写作而言的生活,它并不是指原生态的事实,而是指与心灵产生了碰撞交流并被心灵所同化的那部分生活内容。如果拘泥于事实,文章必然零乱死板、平淡无趣。
二、回到思想,在内心铸造丰盈人格
思想是生命的重量,是文章的灵魂。考生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必须让自己回到思想中去。回到思想,就是要在贴近现实的写作中思考现实,学会分析归纳,学会评价批判,体现人文精神,发掘情感体验,凸显文化底蕴,从而彰显自己的丰盈人格和深刻思想。有思想的作者和文章,才能直面人生百态,与时代同冷暖共呼吸,激浊扬清,生气充盈。
考场作文的思想性主要指向文章立意,好的立意能使人感受到考生思想的深刻性、独特性和启发性,让文章绽放思想的光芒。首先,考生应该敞开自我用真话立言,塑造真我用品格立意,熔铸小我用境界立身,在真中求深。2009年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品味时尚》,考生针对浅薄而趋利的写书时尚,发表真知灼见,言辞犀利幽默,让人在会心一笑中领略到该考生的思想与言语的锋芒。 2015年高考江苏满分作文《写作的智慧》,考生通过对现行写作教学中种种弊端的批判,表达了自己依靠赤诚与勇气写作的观点,实实在在地打动了阅卷老师。其次,敏感心、洞察力和勇气是写出有思想的作品的重要保证。对生活无感的人,风花雪月或雷霆万钧,对他同样毫无触动,他只能写出枯燥乏味的文字。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对生活的敏感几乎无人能及,《小公务员之死》中的一个喷嚏,让人看到了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是一个充满了精神异化、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与行为荒诞的屈从与奴性的社会。第三,让读者看到生活给予人的启迪,并从作品中获得感悟生活的道理。好的作品都能带给人思考,这就是思想的魅力。莫泊桑的《项链》作为一篇现实主义经典之作,给读者呈现的又何止是一个小职员之妻虚荣不成反遭其害的故事呢?鲁迅的《肥皂》作为一篇心理小说佳构,给读者带来的阅读体验又何止是对复古思潮的讽刺与批判呢?发现生活中的道理并传递给读者,无论是否开宗明义,都能给读者带来共鸣与震撼。
考生作文既要重视个性感悟,又不能囿于个人情感,要注重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精神,届时依靠人格力量和思想深度,在舌灿莲花中倾倒众生。在英国作家毛姆看来,即便是偏见,也要有自己的思想。虽然考场作文需要稳健,但他从一个极端的角度强调了独特精神和自由思想对于作品的重要性,这是很有道理的。
三、回到思维,让科学增强理性力量
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一切写作实践中的技巧,实际上就是思维的技巧;一切写作实践中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思维的方法。一切传世经典无不以思维作为保证,从作家的审题立意开始,到选材剪裁和谋篇布局,到最终的文章修改,无不蕴含了各种思维的运用。合理运用思维并体现思维运用的成果,对于高考作文而言同样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考生在作文中要充分运用和展现自己掌握的思维科学的成果。首先,要重视思维方式对于高考作文的选择性。对于叙事类作品而言,主要是要运用形象思维创造艺术形象或者讲述故事,使其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对于论述类作品而言,则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围绕观点展开具有思辨色彩的表达,使其更加具有说服力和论证力。如果要在写作中尝试发出自己的声音,那么适当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去构思作文就显得更为重要。当然,很多的成功作品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其次,要合理巧妙地运用思维去写作。贾平凹在散文《丑石》的前半部分充分展开了对于丑石之丑及其受人之鄙的描述,而在后半部分则以快节奏少铺叙的文字写丑石的价值被天文学家发现并引起村人慨叹与膜拜。这种欲扬先抑的对比写法,充满了辩证法的味道,并且在不露痕迹中表达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在被误解中寂寞生存的伟大”这样的主旨。两部分的描述都是充满了细节与感性的形象思维,两部分之间的联系则是充满思辨意味的逻辑思维,多么巧妙!第三,要充分运用想象与联想的思维工具。想象与联想能在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中展示思维的收放,使情节或论述不呆滞而充满灵气,集中更多的素材丰满地表现主题或论述观点。朱自清在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中,用“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引起了关于江南采莲旧俗的描写,于是有了梁元帝的《采莲赋》和南朝乐府《西洲曲》等内容,丰富了作品的意蕴,增添了作品的文化意味,也带来了表现与理解的多元空间。由此可见,由人及物,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这些想象与联想的实际运用是多么重要的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中的思维运用,始终要围绕形象性演绎、合理性表达、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展开,而且要努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碰撞,灵感才会迸发。只有这样才能或使文章焕发文采而形象可感,或使理性色彩得到增强而强化说服力。
四、回到审美,用美感照亮笔下万物
文章总要给阅读者以美感,这是读者对作品的审美期待。同样,这也是阅卷老师对高考作文的基本期待。无论选择何种文体,考生都要通过它展现自己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从而满足作为创作者的自己和作为读者的阅卷教师的审美期待。再者,自古以来美就是评价作品的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标准,虽然这个标准本身充满了见仁见智的多元内涵。
高考作文要回到审美,考生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追求华美的语言,而应全面地将其理解为善于品鉴、精于创造和美于形式。首先,要表现出富有格调的审美品位。同样是援引诗句,考生是选择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还是选择戴望舒的“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选择金戈铁马的辛稼轩,还是选择风花雪月的柳永,当然就显示出考生不同的审美趣味。在满足文章需要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积极健康、富有情调且意蕴深厚的用例,是审美选择能力与鉴赏能力的重要体现。从技巧上讲,用例要尽量遵循“半生半熟”的原则,使人不因完全陌生而难解,又能使人在“原来如此”的慨叹中产生“吾知而吾不能言”的妙处。其次,要表现出非凡的审美创造能力。无论是选择叙事类文体还是选择论述类文体,富有美感的创造是不可或缺的。从作品内容而言,叙事类文本要在人情和意境的美感追求上多下气力,论述类文本要在思辨和文化的美感追求上多做努力。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短短五百字却给读者营造出了哀婉凄美的意境,恰如一首铭刻心底的绝句,随着岁月弥散出它独有的醇厚与浪漫。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历来被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之作,它的美一方面来自于作者的观点新颖,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作者在方寸之间所呈现出来的笔势多转、结构严谨和气势如虹的论述。在高考作文中,审美创造是绝对的王道。第三,要表现出训练有素的形式驾驭能力。这里的形式主要指作品语言和作品风格。虽然语言与风格也在审美创造的范畴之内,但是它们对于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的视觉效应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们有理由引起特别的重视。一个高明的作者,他的作品一定讲究繁简适宜、详略得当、缓疾从容和疏密有致,使读者从中获得阅读的愉悦。试问,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若无作者繁笔铺排的十八句“及于死”的记述,又怎能表现出作者九死一生的惊险经历?又怎能表现出作者历经磨难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在思想境界之外,这就是铺排之美,语言之美,形式之美。
一个对美有着经验和自觉的考生,应当也必然会对高考作文有着审美方面的特别追求,而不应该以时间仓促为借口,原谅自己笔下出现的粗鄙之文。
五、回到语言,让灵魂找到言说方式
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与情感,包括上文所述对生活的重现、对思想的抵达、对思维的遵循和对审美的浸淫,最终都需要通过语言符号传达给世界。我们知道,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因其表达对象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分成宣事明理和表情达意两大类。前者倾向于分析,主要依靠逻辑思维,后者侧重于描摹,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这两类语言在实际运用中又会因为各人的习惯、经验和审美的不同而不同。我们的高考作文,必须展示出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达成的语言素養,尤其是语言表达的素养。
高考作文如何彰显我们的语言素养?首先,我们要从语法、逻辑和修辞等方面展示我们最基本的语言素养。这三者要求我们的语言表达做到通顺、正确和贴切。不仅是句子内部要如此,段落内部和层次内部都要力求做到。考生要尽量避免半文半白的语体和不伦不类的诗化文字,不要将过去不成熟的欧化风格和现在不纯粹的实验文本当作博取高分的法宝。一般情况下,考生应当尽量写短句,以长句为辅助,这样易于做到文通句顺。其次,考生要在炼字炼句方面下功夫,尽量呈现出优美典雅的语言文字。这就要求考生在精确与凝练、生动与形象、和谐与畅达等方面对考场文字提出要求。炼字炼句,简单地说就是要找到最契合语境的语词。文章不是朴质平实就不好,也并非满篇华彩就是好,关键是要得体。把《背影》的写法置换到《荷塘月色》中,显然是不合适的。鲁迅《祝福》开篇第一句“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朴质无华,看似无意经营,且有不通之嫌,事实上却是反复锤炼后呈现的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关键性文字,充满了沉重的忧思与无奈的慨叹。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考场作文不会是纯理论的探讨,也不会是专门的考据,故而无论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语言表达都应该力求生动、形象、活泼。第三,考生要充分展示比较成熟的个性化语言。海明威说作家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就是讲在形成属于自己的表达风格和表达方式的路上永不停歇。虽然说考场作文并非文学创作,考生也并非已经具有某种风格倾向的作家,但是文章如果能给读者以个性化表达的印象还是会受青睐的。2015年湖南考生所写满分作文《修心如莲》,文采与思想兼具,就是个性化比较鲜明且风格较为成熟的作品了。个性化写作最终都要落实到语言上,甚至要落实到具体的词语选择上,因为一个词的选择,实在是作者生活体验、阅读视野、精神世界、思想灵魂和审美境界的集中体现。譬如要表达“春天到了”的意思,写出“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苏醒了”“春天复活了”和“春天来了”这些句子的作者,他们的风格自然是大不相同的。
考场作文固然要推敲文字,从而体现出自己语言素养的最高水平。但是,考场上毕竟只能是展现,更多的功夫需要花在平时。不过,对于那些关系到段落、篇章旨意的语句,建议考生还是要认真琢磨。而且,出于阅读效果的考虑,这些精心推敲打磨的词语或语句,需要被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
高考作文是检验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性测试,自然会将文章分出三六九等来,但是这个等级实际上是由考生自己来决定的,因为阅卷老师只不过是将你的文章与作文素养的衡量标准做了对号人座的工作。既然如此,考生就应当从上述五大方面着手去构思文章和推敲文章,尽量将自己的作文素养全面表现出来,其他的事情交给“上帝之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