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链”写作导引
2018-11-17王湘萍
王湘萍
作文题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鄙视链”是当今社会中反映出的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鄙视链侵入我们生活的每一寸空间,在任何领域,几乎都能看到鄙视链的存在。比如旅游鄙视链,国际游瞧不起国内游,名胜游瞧不起乡村游,自由行瞧不起跟团游。上网络论坛也如此,顶端是知乎、果壳,接下来是豆瓣,再下来是天涯,然后是猫扑、贴吧。甚至在儿童之中也存在,如有没有英文名,看的是国产动画片还是欧美原版动画片,等等,无一不被用来当作鄙视的依据。
对“鄙视链”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要求]
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要求针对生活中出现的“鄙视链”现象发表看法。
首先,界定概念。学生在写作中容易混淆“鄙视”与“鄙视链”这两个概念,题目中给出的“自我感觉良好,而瞧不起他人的现象”似乎更适合用来解释“鄙视”。“鄙视链”的说法应该源自生物学中的“食物链”,至少由三個对象构成,与之不同的是,“食物链”是单向的,而“鄙视链”则有可能是双向的。
其次,学会分析。借用马正平在《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一书中提到的“因果分析的基本操作模型”,可以将分析列为以下几个层面:
1.原因分析。对导致“鄙视链”的原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后,找出能与之相印证的事例,而后进行整合。例如,“鄙视链”源于财富(学历、地位等)凌驾他人的优越感,“鄙视链”是由互相攀比的心态造成的等等,材料中所给的“旅游鄙视链”“网络论坛鄙视链”即可印证,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2.背景分析。“鄙视链”的产生不仅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关,和我们几千年来的政治文化背景亦有关联。儒家文化影响下森严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夫妻之间无条件的依附性关系,阶层分化下人的三六九等,无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应该说,“鄙视链”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
3.功能分析。“鄙视链”产生之后会产生哪些作用或影响呢?从有利的一面看,没有人愿意身处“鄙视链”的最底端,所以它能促使人奋进;从不利的一面看,它可能带来价值观的偏差,虚荣心、攀比心会使人迷失方向。
4.措施分析。在对原因、背景、功能分析之后应思考采取何种应对行为,通过这种应对行为来遏制、消解负面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功能,或者来催化、促成正面因素产生更好的正面功能。如,学会尊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最后,学会整合。各项分析的结果是零碎的,要在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最有话说的点,并建立起符合逻辑的联系。
总而言之,“鄙视链”的产生反映出人对自我的认知不够准确,若能联系生活深入思考“人与自我”的关系,则是真正抓住了题目的核心。
例文
优越不应是你刺痛他人的武器
罗素有言:“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绝对公平本就是理想主义者的破碎的梦,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但你的落后不是你放任沉沦的理由,你的优越更不是你刺痛他人的武器。
差距是“鄙视链”产生的根源。差距亦可视为人们获取的不公平性,每个人都存在与他人生理或心理上的差距。有的人身强体壮,有的人先天残缺;有的人出身寒微,有的人富裕无忧;有的人积极乐观,有的人悲观消沉……现代社会,即便公平成为每个国家每个公民都在积极实践的方向,但人们的受教育水平仍很大一部分受智力水平影响,生活幸福指数受收入水平影响,而这些现阶段难以解决的难题正在人与人之间划下一道道分界线,如同张裂的两个板块将越漂越远。在任何领域,都存在着严格的层层分级,当领域的每个个体被打上“三六九等”的烙印,差距正在拉大而“鄙视链”也慢慢产生。
价值观的偏差是“鄙视链”产生的最大推手。差距的存在并不可怕,这是社会规律的正常体现,但使这些差距不断成为人与人之间接近的绊脚石的,是价值观的错误导向。富人看不起那些“碌碌无为”的工薪阶层,工薪阶层则鄙视那些社会底层艰难求生的人;高端知识分子看不起学术不精的读书人,读书人则看不起那些学不出成绩的人。是不同阶层的差距直接导致了这一切吗?还是那些人被名利蒙蔽了认知的双眼,使自己的优越成为凌驾于他人痛苦之上的优越感?丧失了初心的人类不过在自己筑成的“金丝笼”中苟延残喘,人们已经忘却曾经努力奋斗得到金钱与名利是为了什么,就如同角斗场上的奴隶浴血成功后忘却了曾梦想着的结束这泯灭人性的存在,他开始拿起权力的武器压迫着那些曾经的自己。
真正能够斩断这条“鄙视链”的,只有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先富带动后富”“智者教化平凡人”不应当只是空喊的口号,当每个人都明白自己拼搏后所获得的不应只为自己贪图享乐,不应只为自己盛气凌人,而应是为了拥有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时;当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不是自怨自艾的理由,不是放任自己任人践踏的原因,而是为了引领更多的健全人树立奋斗精神时,这条镌刻了邪恶的私欲的“鄙视链”才能真正瓦解。
放下你的优越感,它不应是邪恶的武器。你会发现,人性的光辉也可以幻化为相互尊重的圣杯。
[点评]
本文针对“鄙视链”这一现象展开了原因分析和措施分析,条理非常清楚,小作者“片言居要”的意识很强,主体段落均围绕关键句展开,文章整体格局一目了然。语言简洁老练,联系生活或举例或类比,兼用了排比、反问、比喻等手法,表达颇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