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议加大力度整治儿童用品『乱象』

2018-11-17朱晓进

民主 2018年7期
关键词:儿童用品消费观酱油

□ 朱晓进

随着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儿童经济”逐渐成为商家追逐的热点。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二孩政策放开,将带来每年超过2000亿的消费市场。在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儿童消费相关内容在商业综合体以及购物中心越来越多,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其在综合体中的占比,已从原先的5%上升至15%左右。同时,市场上的各种儿童用品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食品、日用品等生产厂商都积极开发各种“儿童专用”产品。但是,随着市场不断扩大,儿童用品逐渐出现了“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一、“虚假”的产品品质。以儿童安全座椅为例,2017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24个品牌共44款儿童安全座椅进行了评测,结果显示仅有两款获得“优”评级,有22款得分过低获得“不推荐”评级。此外,例如儿童食品不合格等报道,也屡屡见诸报端。

二、“夸大”的广告和价格。以儿童食品为例,目前市场上的儿童食品,尤其是婴幼儿食品,都会以“益智”“增强免疫力”“无添加”等作为卖点,但是此类宣传却又没有实验数据进行支持,可以说是涉嫌虚假宣传。此外,任何商品只要贴上了“儿童专用”的标签,价格就陡然上升,甚至有媒体曝光某款所谓的“儿童食品”只是添加了一些微乎其微的维生素,其价格就比普通食品高出一倍。

三、“真空”的产品标准。之前媒体曝光某品牌的“儿童酱油”实际钠含量高于普通酱油,而商家声称“符合国家标准”。事实上国家并没有专门针对“儿童酱油”的国标,商家指的是“符合普通酱油的国家标准”。此类“偷换概念”的“儿童用品”更是十分常见。

在以上种种乱象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几个方面的“缺失”:

一、国家标准的缺失。目前我国正在执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中,仅仅有12个类别,而且全部集中于日用品,而食品、玩具等“问题多发”地带,却没有强制性的产品标准。如此巨大的空白就直接给了商家“钻空子”“打擦边球”的空间。

二、监管的缺失。首先是无法可依,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用品的监管办法或条例,也没有任何的准入门槛,大部分本应具有“特殊性”的儿童用品却只能按照普通商品的标准进行监管;其次是执法不严,相关部门也没有对这种“特殊产品”形成“特别重视”,打击力度不大,导致商家的违法成本太小。

三、消费观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家长“爱子心切”“望子成龙”的心态,“给自己孩子用的必须是最好的”这种观念也极受家长追捧,这种不正常的消费观就直接促成了儿童用品的价格虚高;另一方面是许多家长缺乏辨别能力,也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盲目地信任“儿童专用”,使得儿童用品的市场需求远远高于实际。

为此,建议:

一、尽快出台必要的国家标准。工商等部门应当尽快对市场上的儿童用品进行全面梳理,然后让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进行甄别,对于必要的儿童用品,应当尽快建立起国家标准并在行业内发布。在制定国家标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各国的先进经验,或借鉴相关类别产品的标准。

二、大幅提高监管力度。首先是要出台专门针对儿童用品的管理办法,包括其准入门槛、检验办法、宣传规范等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儿童用品必须有强制性的第三方检测、不得以笼统的“益智”“增强免疫力”进行宣传等。其次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商局等要加强对儿童用品的检查力度、提高检查频率,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坚决清理、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并且建立“黑名单制度”。此外,应当逐步探索建立儿童用品,尤其是儿童食品的可追溯体系,让监管可以覆盖到每一个流程。

三、加强消费者教育和观念引导。一方面是要通过政府部门、媒体等进行正面宣传,引导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相关部门也要更多地开展有针对性的消费者教育,通过消费者来影响市场;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家长育儿知识的指导,比如在妇幼保健医院、疫苗接种站等地投放育儿知识读本,或通过街道、社区开展育儿知识讲座,或与相关的自媒体(比如育儿方面的微信公众号)开展联动等,增加全社会的育儿知识,以避免家长盲目消费。

猜你喜欢

儿童用品消费观酱油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海关总署公布前5月进口儿童用品不合格情况:涉及乐高等品牌
我国将加快制修订儿童用品、玩具等一批强制性国家标准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买酱油
买酱油
买酱油
我把酱油打回来啦
不同笔记本用户的鼠标消费观我的街头采访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