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1-16黄素怡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倡学生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概括性思维发展。文章通过结合教学的实践案例,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養
作者简介:黄素怡,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小学教师。(广东 珠海 51907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7-0084-02
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思维性较强,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基础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学习,并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学生在数学前面可视化数字,从而形成数学运算。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可以运用数学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1. 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的差异性制约。小学数学知识具有数学固有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只会改变跳跃和复杂性的特征和结构,教师需要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结构和特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小学数学知识的简单性不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不完全性,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把教材的主体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就会导致学生认知结构的混乱,阻碍其学习能力及思维的发展。
2. 小学数学知识的繁杂性增加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难度。学生在小学阶段要学12本数学教材,数学知识繁多又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小学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连贯地掌握数学知识,使他们的认知结构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有必要扩大他们的认知结构,并帮助其找准知识间的多方位联系,实现繁杂知识的关联总结。
3.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创新性,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部分教师开始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小学生数学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仍然没有受到多数数学教师的重点关注。有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而不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注重结论、轻视过程的倾向,而没有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的过程。这些方式一般只针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中的独立方面,并不完整。
4. 小学生缺乏思维的自觉性、灵活性和差异性。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身心特点的限制,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在上课或者做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经常疏忽大意,很多题目做错了也归结于粗心,其实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思考,不注重思维的过程。不同性别、年级和性格的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种差异在小学生的思维速度也就是思维敏捷性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在数学知识的运算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思维反应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 帮助学生形成明确、完整的数学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交叉运用,使各种思维相互促进,统一发展。实践证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向学生渗透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类比,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积极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将新的数学知识与有趣的生活情境相融合,学生就会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去创新,去思考。
2. 加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应转化为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处理好教材的知识:根据教材知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分析和总结、理解和掌握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加强数学知识的内部交流,并能运用简单的数学思维方式,探究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思维的深度。
3. 以数形结合为手段,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是必备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进行一些数学思维知识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图形结合是最常见的,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扩展,以有利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指导外,还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扩展思维的能力,使之掌握必要的数学技能,探索一些数学奥秘,从而逐渐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注重学生的实践运用,拓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动手实践,实践是学生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在编排时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定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本质问题,或将图形本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简化了复杂的问题,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活动或个人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也应多练习练习,以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
5.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对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年龄特征为基础,设计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和竞争情境,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设计。在教学中,有必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制定一种情境,要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难点和关键,为学生提供思维能力训练的氛围,培养学生自主拓展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鹏飞.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6,(21).
[2] 周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3):73.
[3] 陈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教育,2016,(12).
责任编辑 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