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18-11-16张才志
张才志
摘 要:融资问题是民营企业一个不可逾越的"瓶颈"。大多数民营企业不仅受外部融资条件的约束,而且企业内部融资管理机构也不健全,这使得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加剧。本文主要阐述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其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及优化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策略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一)民营企业融资的相关概述
1.民营企业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对于民营企业的概念有着多种不同的界定,从广义上来看,民营企业按照所有制形式的不同,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是相对于国有独资企业而言的,包括除国有独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从狭义上来看,民营企业是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个体、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认为狭义的民营企业就是私营企业。
2.融资的概念
融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调整资金结构和其他需要,通过合理的渠道,采用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
(二)企业的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按资金来源分类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按企业融入资金后是否需要归还分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按融资活动有无中介分类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各种融资方式都有其特点和要求,需企业认真分析后做出融资决策。
二、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自身拥有的资金远远不足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向外融资又遭受着一些金融机构不公平的服务和待遇,很多企业内部既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融资管理体系,也没有有效的融资管理手段,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一)内源融资比例大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一直以内源融资为主,这也符合资本结构理论中的“啄食顺序原则”,即企业在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中首选内源融资。内源融资在所有主要融资渠道中比例最大,甚至高达90%,如下表:
数据来源:国际金融公司统计
我国民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信誉担保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在内源融资上较为容易些,企业内部融资成本也较低。
(二)直接融资占比低
截至2016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155.99万亿元,企业债券余额17.9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进内股票余额5.77万亿元,分别占社会融资11.5%和3.7%,贷款等间接融资占比达到85%。可见,我国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由于我国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发行条件较为严苛,所以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被拒之门外,这使得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占比仍然较小。2016年,在二板市场以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全年筹资额6943.39亿元,其中IPO融资额478.85亿元,但与几万亿级别的间接融资相比,差距还是较大。
(三)银行贷款需求满足率低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总量在市场上所占有的金融资源低于整个社会金融资源的30%。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政府控制的银行为不同所有制企业提供贷款,其中只有 13.51% 的贷款分配给了民营企业,可见,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还是不够的。
(四)风险投资渐受民企青睐
风险投资的实质上是通过向这些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者为其提供管理和咨询服务,等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又通过股权转让获得收益的投资行为。民营企业在银行贷款受到限制,在中介融资机构的融资份额也不足银行贷款总额的2%,相比之下,民营企业更愿意进行风险投资、民间私募融资。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措施
(一)创新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
很多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单一且固定,这很难使企业可以融到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创新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是必要的。相比之下,风险投资、众筹、互联网融资则更适合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可以更快速、更方便的获得所需资金。民营企业可以在优化融资结构的前提下引入风险投资等新的融资方式。
(二)建立完善的现代信用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信用体系,包括民营企业信用法律体系、民营企业信用中介服務体系、民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民营企业信用激励惩罚制度、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以及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企业也要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引进科学的方法管理企业信息资料,合理地披露企业信息,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民营企业的信用水平。
(三)完善融资担保体系
政府应发展一批由政府出资、实力较强、规范经营、信誉较好、影响力较大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服务民营企业和其他小微企业的主力军。要建立完善的融资担保体系和再担保机制,提高这些机制的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民企融资担保行业是连接银行和民营企业的纽带,一头为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另一头为银行分担风险。共同促进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把更多地金融“活水”资源引向民营中小微企业。
(四)建立全面的融资管理体系
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说,要解决融资问题就要建立全面的融资管理体系,从融资的项目、金额、方式、成本、结构及风险等角度全面分析,从而减少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问题。
1.优化融资结构
怎么选择多元的融资方式,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融资项目和企业所处的融资环境来决定。比如一个正处在起步阶段的企业,融资的首选是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要尽可能的减少负债,增加权益性资本,在内部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部融资;再比如,在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时候,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要做到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保持企业的控制权。
2.加强融资财务风险防范
一般而言,民营企业的融资财务风险中债务性融资风险要高于股权性融资风险。企业债权性融资带来的风险又包括偿还风险和财务杠杆风险,这是指由于企业的某些不确定因素,企业的不当融资造成到期不能向债务人偿还本息或达不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
(五)政府完善民营企业有关法律政策
国家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监管和保障。要想民营企业科学而规范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通过国家立法。法律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比立法更重要的是落实已有的政策。近几年,国家是颁布了扶持民营企业的一些政策,却没有完全得以实施,政府在政策落实上还需加把劲。
(六)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在还未有立法对民营企业不规范等行为进行约束时,民营企业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提高民营企业领导人的素质,领导人决策上的失误会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影响,拥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人可以减少企业决策上的失误,使企业经营状况达到良好,从而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参考文献:
[1] 蒋雨彤.中小企业融资优化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6,(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