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着力点

2018-11-16丁玲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党的领导

丁玲

【摘 要】 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路径:一是要以红色忠诚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二是要以精神之魂积极看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要以严实作风打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四是要以严管厚爱打造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在实践中凝心聚力、强基固本、落地见效。

【关键词】 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践;党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1]这个伟大工程指的就是目前正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事业也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只有不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党和国家事业才能斩获成功、民族梦想才能得以实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下党的建设新特点,着力聚焦于党的建设具体的实践,以推动党的建设在实践中凝心聚力、强基固本、落地见效。

一、以红色忠诚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彰显党员本色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必须坚定自觉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并且具体落实在理念、方向与行动上。

1、在理念上要忠于初心使命

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成长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面临新时代,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党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是坚定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立足当下,坚持党的领导并非抽象的概念,作为党员,就是要牢记使命担当,对党忠诚,具体落实在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宗旨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

2、在方向上要强化政治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4]因此党的建设应“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地位提升至党的建设工作的首位,就是为了强调其作为党建根本性工作的重要作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维护党的权威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必须牢固树立起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并立足于新的政治站位维护核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在行动中要严明党的纪律规矩

思想理念每创新一分,行动政策就要给予十分的落实保障。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我们在肯定反腐工作成就的同时,更要保持一份冷静清醒,认识到当前依旧严峻的斗争态势,如何实现反腐工作的标本兼治始终是我们党思索的重要课题。首先,加强纪律教育。纪律是思想之标,也是行为之舵。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违规违纪行为。其次,强化纪律执行。时刻让党员干部知边界、明底线,才能将党章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校准思想的铁尺和衡量行为的标杆。最后,狠抓违纪问责。只有严厉整治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清除不正之风,才能真正收紧制度的笼子,使得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逐渐实现党内生态的风清气正。

二、以精神之魂看齐追随新时代新思想,统一全党意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脱胎于党和人民集体的智慧,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和打磨。它既是当前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将其作为举旗铸魂的思想武器统一全党意志,全面深化思想认同。

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在于要深化理论知识的认知,厘清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八个明确”与“十四条基本方略”,形成了涵盖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及如何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等内容的清晰的思维脉络,从继承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高度深化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在理解内涵的基础上要拔高认识的高度。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提出一种对文本理解深化的规律:“对文本的理解并非是一种对方法论的循环,而是理解深化的一种本体论的结构因素。”[5]换句话说,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不能浅薄地停留在了解中国未来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表面,而是要挖掘其本原或是基质的哲学内涵。要注重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层面观察新时代的本质特征,才能深刻体会到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认清新的历史方位以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换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三、以严实作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厚植执政基础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这一品格要求我们党狠抓严实作风,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政党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与国家事业的兴衰存亡。一是从思想上正本清源、立根固本。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在理想信念追求上的政治定力、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志向,才能做到第一身份共产党员、第一职责为党工作,贯彻实施群众路线,理解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时刻保持住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聯系。二是坚持狠抓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做出表率。要继续整治“四风”问题,敢于刀口向己,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于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三是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作风问题具有长期性、顽固性。新时代的作风建设要强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并带动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协同实施,注意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持续深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四、以严管厚爱建设打造党员干部队伍,激发组织活力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把握新时代下党的建设工作的着力点,关键在于着眼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

这一原则既体现在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也体现在科学有效的组织培养。从组织培养来讲,要及时强化对干部的党性教育和基层锻炼,通过实践加深党员干部对自身职责的认同和理解,从而不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提升境界、增长才干,把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更好地融入实践。

2、制定专攻精练的标准

要注重培养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与专业精神,加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干部队伍发展与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能力。要培养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增强其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把握工作主导权,與时代同频共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执行末端锻造的要求

习主席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要重视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首先在基层一线和艰难困苦的岗位接受锻炼,这样才能使其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的作风导向,切实让年轻干部了解基层、热爱基层、最终建功基层。

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注重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励约束相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以严格的纪律和制度约束干部,坚决执行党内法规制度和处分条例。另一方面,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大胆优先使用德才兼备、清正廉洁的干部,落实具体的正向激励举措,同时要区分干部在工作中的无意过失和故意行为,给真正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留有宽容改正的空间。

过去几十年,在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曾经的许多“积重难返”,都变成了如今的“善作善成”。如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召唤着我们深入实践、与时俱进。我们要深刻把握这一实践的伟大意义,充分调动8900多万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3][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

[2]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38.

[5]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338.

【作者简介】

丁 玲(1994.02—)女,江苏无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2016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周边安全.

猜你喜欢

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党的领导
科技看百年
深刻理解推进党的建设要一以贯之
伟大工程的新起点
“四个伟大”:治国理政的大逻辑
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新主线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