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调查
2018-11-16李想
李想
【摘 要】 本文结合德州市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强化政府领导,加大政策支持;构建“四位一体”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创建良好支持环境;发挥共青团组织核心作用,打造共青团组织工作参与模式等措施,以推进和完善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
【关键词】 德州市;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成果,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进行社区矫正可以帮助青少年犯罪人矫正行为恶习、避免监狱内的交叉感染,同时可以节约司法成本和降低再犯率。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德州市德城区司法所工作人员、德州市德城区居民及德州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找出现阶段德州市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现实需求,并针对此结果,给出促进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一是德州市德城区司法所工作人员。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问卷回收率91%。二是德州市德城区社区居民。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问卷回收率87%。三是德州学院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对在校生采取无记名、集体组织、当场测试并收回问卷的形式。此次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选取三类调查群体,一是工作在社区矫正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了解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管理现状和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二是面向一般社区居民。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的了解程度和接纳程度。三是面向德州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了解大学生对社区矫正的了解程度,探讨大学生作为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社区矫正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2)文献研究法:阅读和收集国内外有关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方法、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及当前国际在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过程中应用的科学技术。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
1、社区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走访了德州市德城区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8个司法所,对工作在社区矫正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如下:
(1)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配置不足。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司法所来负责。通过走访和调查的这几个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均反映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工作人员缺乏、人员配置不足。除去人员数量的不足还存在工作人员法律专业素养的不足。
(2)社区矫正工作中社會力量参与不足、管理手段缺乏。当问及“影响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时,有62%的工作人员认为“社区居民和社会团体参与不足”是原因之一。除去“人”的因素,还有43%的工作人员认为“管理手段缺乏”也是制约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的短板,严重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3)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矫正效果。
他们认为大学生可以在“政策宣传工作、针对未成年犯的课程辅导工作、社团活动工作和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服务。“对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哪些工作对提高矫正效果更有效”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心理矫正”和“解决生活困难、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培训”是切实有效的方式。
2、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分析
(1)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比较陌生。根据社区居民调查问卷显示,有33%的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完全不了解”,65%的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听说过,但不太了解”,仅有2%的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工作“听说过,比较了解”。
(2)社区矫正志愿者主要身份是居委会和村委会组成人员。目前在社区从事社区矫正志愿工作的主要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组成人员,一般社区居民对矫正工作既不了解也没有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当司法行政机关将社区矫正对象分配到社区中来之时,势必要求当地居委会和村委会组成人员进行监督配合工作。
(3)社区居民对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性不高。当问及社区居民“是否愿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这一问题时,有22%表示“愿意”,有51%表示“视情况而定”,有27%表示“不愿意”。 53%的居民认为“工作有风险”,19%的居民认为“时间太少”,17%的居民认为“工作无补贴”。
(4)社区居民认为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应广泛吸纳社会人士。社区居民认为大学生作为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的志愿者有年龄优势和学历优势。认为“居委会、村委会组成人员”具有工作优势,“大学教授”和“公检法退休及离职干部”可以为这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3、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
(1)大学生对社区矫正工作缺乏了解,并且了解途径不足。对于“大学生对社区矫正工作了解程度”这一问题,92%的大学生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程序都不甚清楚。有4%的同学从来没有听说过社区矫正工作,对此项工作很陌生。
(2)大部分大学生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持积极态度。当问及“假如有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在您所在的社区,您会采取下列哪种方式对待他”这一问题时,有52%的大学生选择“关注、给予帮助”,有26%的大学生选择“看情况”,还有6%的大学生选择“关注、不帮助”。
(3)在问及“如果社区和学校团委联合招募志愿者参加违法犯罪青少年矫正工作,你愿意参加吗”,有78%的大学生选择“愿意”,有16%的大学生选择“视情况而定”,仅有4%的同学选择“不愿意”。高校共青团组织作为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组织具有组织优势。
四、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1、强化政府领导,加大政策支持
任何制度和政策的推行都离不开政府的行政力量,社区矫正工作的通畅运行也需要借助政府的行政权力和地方政策的支持。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强基层党政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政治保障。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领导的认识,并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考核项目,与政绩挂钩,以此来加强政府对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视。
(2)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推进矫正工作社会化。政府部门可以对社区组织对矫正人员的接受和招募社会公益人士进行政策支持。对于社区内积极参加社区义务矫正的居民,应适当给予鼓励。在社区矫正的开展中,非政府组织的参与空间很大,可以联合社会上的第三方公益组织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2、构建“四位一体”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创建良好支持环境
所谓“四位一体”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队伍,是以司法行政机关的执法工作者为根本、以所在的社区居民组织为依托、以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协助、以社会各界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矫正队伍。第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执法队伍。第二,要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做好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的衔接工作。第三,要广泛发动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法学背景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第四,要在社会或高校招募具有爱心的志愿者,有效促进违法犯罪青少年顺利回归社会。
3、发挥共青团组织核心作用,打造共青团组织工作参与模式
共青团组织参与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问题的工作模式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分析。
(1)宏观层面加强共青团参与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确认共青团组织参与的主体法律地位,可以保障工作的有效运转;明确共青团組织参与的工作范畴,将共青团组织的社区矫正参与工作可以分为“社区矫正工作中”和“社区矫正工作后”两个阶段;加强共青团组织参与的网络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共青团工作的网络阵地。
(2)中观层面注重搭建共青团参与工作的运行模式。一是参与方式层次化。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犯罪类型、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在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层次化参与方式。二是参与人员专业化。努力提高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三是参与内容项目化。在参与内容上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如坚持心理矫正与行为矫正相结合的项目,坚持家庭教育和社会关爱相结合项目等等。
(3)微观层面注意共青团参与工作的差异性对待。一是矫正地区的差异性。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各地的区域历史文化差异性要求共青团组织在参与工作中应注意区别对待。二是矫正人员的差异性。由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年龄和刑事处罚各不相同,参与工作也应对矫正人员进行分类研究和区别对待。三是矫正阶段的差异性。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应区分阶段差异性,确保参与工作的有效性。
“青少年犯罪是个人与传统社会的联系薄弱或破裂的结果,紧密的社会联系、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完善的社会控制措施有助于减少犯罪。”[1]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通过政府多个机构、组织、相关人员遵守相关规定,明确分工,同时又相互配合,才能够使整个工程顺利运作,从而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违法犯罪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
【参考文献】
[1] 徐徐.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研究——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J].中国青年研究,2014(03)110-114.
【作者简介】
李 想(1978.5—)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任教于德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