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江模式:成功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2018-11-16李天翼

农村百事通 2018年20期
关键词:苗寨西江村寨

编者按:西江千户苗寨由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雷公山深处,这里曾经人多地少、生产生活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是一个偏远且贫穷的苗寨。2008年,千户苗寨走上了旅游开发的道路。到2017年,西江千户苗寨已经实现年游客接待量超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9亿元。如今,西江千户苗寨已经成为产业兴、百姓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动力强劲的美丽村寨。那它在发展中有什么好的经验可寻呢?本期就为大家介绍“西江模式”成功的经验。

西江苗寨的旅游,之所以能够实现十年持续跨越式发展,解决了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如下做法。

一、党政推动

2000—2007年,西江苗寨的旅游是被动的和以“赚吆喝”为主的旅游。2001年前后,有零星的散客进入西江,与之相应的是少数西江人家开办苗家乐和乡村客栈等。2005—2007年,西江已经有了办旅游的行动,比如举办了“苗年”“鼓藏节”等。这些活动对于推动西江苗寨品牌力的累积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当时的行动基本上是“只赚吆喝不赚钱”,赢利模式尚未形成。但到2006年、2007年,随着散客量的逐渐增加,亟需政府出面进行协调和管理,省、州、县、村各主体都看到了西江苗寨的传统旅游已经进入了“临界点”。

雷山县委、县政府为主引擎,借贵州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之机,共同发力,整合各类项目建设资金,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接待能力培训、招商引资、市场营销、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等问题,继而成立西江景区管理局进行景区管理,成立西江旅游公司负责业态经营,调动村两委、“建保会”与村老年协会等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承担西江的经营管理工作,从而谋定了西江苗寨跨越式发展的大局。

二、文化引领品牌建设与创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十年来,西江苗寨将静态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动态人文景观塑造成动、静结合的旅游体验模式。静态体验产品不断通过建设“田园观光区”“村寨夜景系统”“苗族风雨桥”“吊脚楼建筑群”等方式进行打造;动态体验产品则通过不断加大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推出来满足。

例如,将苗年作为品牌的大亮点,通过大量宣传手段,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西江独具特色的苗年文化。游客通过亲身参与苗年活动,体验小年、中年、大年三次苗年的节日氛围和不同节日内容,从中感受苗族文化魅力。

三、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

自2008年起,在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西江苗寨通过创新、发展、融入等手段对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民族文化的经济价值。

为合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西江苗寨先后打造出20多个静态、动态、互动的文化体验点,让游客参与其中,不仅强化了旅游体验,延长了游客逗留时间,还提升了村民的旅游收入。同时,西江苗寨以创新式传承,发展、挖掘出游客喜闻乐见的“高山流水”“五壶四海”等苗族传统酒礼酒仪,将苗族刺绣、银饰锻造、蜡染制作等苗族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审美样式,开发出游客乐于接受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古歌演唱、迎宾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的参与,不仅直接让村民受益,还带动了苗族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四、创立民族文化保护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

2008年,西江苗寨就开始探索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的利益共享机制。自2011年起,这一利益共享机制就开始走向制度化,并且实现了西江苗寨景区所有农户家庭的全覆盖。西江苗寨民族文化保护发展共享机制的内容有三个部分:

一是每年从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18%的份额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奖励经费。2012年,西江民族文化保护费奖励经费发放金额为806万元,2013年为1100万元,2014年为1480万元,2015年为2270万元,2016年为2400万元,2017年为2900万元。

二是“人人有份,户户受益”。按照《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的规定,文化保护奖励费的发放以户为单位,受益多少取决于吊脚楼保护的程度和家庭人口数。2011年户均约为3600元,2016年为17400元,2017年为21000元。

三是文化保护费发放有严格的流程,且多主体参与。每年分上、下半年各发放一次,全程都有村民代表参与和监督。

五、以“景区带村带县”共享发展成果

作为国家80个“景区带村”的示范点之一,西江苗寨的景区带动主要体现在产业带动、发展带动和就业带动三个方面。

就产业带动和发展带动来说,十年来,西江苗寨景区带动了周边脚尧、黄里等村的茶产业发展,带动了附近控拜、麻料等村寨银饰产业的发展。

在就业带动方面,西江苗寨附近各村寨每年有数以千计的村民常年不间断在景区打工。在旅游旺季,每位村民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景区带县”方面,西江旅游井喷式发展不仅带动周边村镇脱贫致富,还带动雷山县旅游业的发展和县域脱贫致富。2017年,雷山县旅游总收入为77.37亿元,其中西江苗寨为49.91亿元,占比为64%。

六、善用苗族民间智慧进行景区治理

开发旅游后的西江苗寨,是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交织的空间。社会治理工具和手段,必须将传统社会的组织形态和治理智慧同现代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无缝衔接,方能促进景区的和谐稳定。

自2008年以来,西江苗寨景区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加强景区联动等手段,夯实村级基层组织,促进村民自治,发挥村两委在维护景区秩序、规范游客行为、建筑风貌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根据景区社会治理日渐复杂的情况,专门成立“建筑保护委员会”“老年协会”等村寨民间组织,协同政府一道处理因旅游开发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七、与时俱进创新景区管理体制机制

为进一步理顺西江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12年,经雷山县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将西江镇交由雷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托管,西江景区管理局、西江旅游公司一并划入园区管委会。配齐配强西江景区管理局领导班子,将驻西江的相关执法部门和西江景区管理局人员划入园区管委会综合执法大队,由园区管委会统一管理。

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明确了西江景区各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的职责与功能,尤其明确了西江旅游公司作为市场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了旅游发展的市场效率。

西江苗寨十年来之所以能够产业发达兴旺,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发展资源的正确选择,他们选择了丰富的苗族文化优质资源作为发展路徑和起点。另一个是在发展资源正确选择的基础上,优化景观景点及村寨人文生态,做出了走旅游产业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从而带动了西江苗寨十年来旅游产业的腾飞。

(贵州 李天翼)

猜你喜欢

苗寨西江村寨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千户苗寨
航拍貴州西江千戶苗寨
王芝藕
锅巴粥
美丽的千户苗寨
美丽的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