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家养老新模式探索

2018-11-16曲双双潘一民

消费导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云平台物联网

曲双双 潘一民

摘要: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受到挑战,探索新的养老模式已是形势所迫。社区内居家养老一作为新的居家养老模式,能有效地解决社区内不方便老人的养老问题。居家养老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享受社会或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通过居家养老平台,老人在家能够轻松方便地享受各种医疗服务。随时随地采用终端感知技术搜集健康数据,测量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保存至云平台个人健康档案中,平台对生理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和历史趋势分析。老人及其子女可以登录平台查看生理指标变化,关注健康状况,调整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更好地提高健康水平。

关键词:居家养老 云平台 信息化 物联网 大数据

一、背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20%,我国2013年老年人口超过2亿,2052年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总体经济水平尚不发达和社会结构转型尚不完善的情境下出现的,而当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逐渐增多,不断增加的老龄化人口已经影响到固有的养老方式。

纵观近些年国内外养老经验,主要有三种典型方式:家庭养老服务模式、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家庭养老服务模式是建立在亲情的基础上,由子女為其父母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服务,这种模式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家庭,服务场所是在家中。机构养老模式顺应我国的特殊国情在政府的扶持下产生,一般是指依靠养老院、福利院、敬老院、护理院等机构组织为老人提供医疗和照顾服务,更多的是满足身体健康状况不佳,需要护理的老人的养老需求。然而在机构中老人虽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专业护理,但由于机构中的人力资源的不足及床位资源的紧张,入住机构的花费也颇高,从而造成老人无法入住机构享受专业照顾服务,另一方面,老人在机构中享受的服务内容单一,精神照顾较少。面对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各国逐渐把大量的养老福利费用于居家养老服务,完善了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享受社会或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院式服务的一种社会化养老模式。

由此可见,现有的三种养老模式虽然各具优势,但也各有不足,很难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迫切的养老需求。本文提出的信息化居家养老模式就是在前述背景下,力图促进社会治理和养老服务模式转型升级的一个新的探索。

二、信息化居家养老一新时期养老创新模式

信息化居家养老,是指利用信息化收集养老终端数据,整合已有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各自优势,建立一个满足老年人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为老服务平台,使老年人居住在家就能够尽享社会带来的种种便利。

中国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的网络目前尚未普遍建立,养老服务资源比较短缺,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以传统的家庭照顾模式为主。绝大部分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子女扮演老年人照顾的主力军角色,社会服务所占比例很小。根据调查,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主要由配偶、子女或孙子女照顾的比例在城市为90.8%,农村比例达到97.3%。在城市,主要由保姆照顾的老年人只占6.0%,主要由居委会或养老机构照顾的仅占0.3%。目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老年人家庭雇保姆的非常少,几乎为零。

三、信息化居家养老平台应用

1.安全看护。中国是一个“家”本位的社会,对于居住了几十年的家,不管其奢华还是简陋,老人都对家中的一切充满感情,割舍不下。随着家庭结构的日益缩小,子女面临着照顾双方四个老人的养老压力和下一代的教育投入,作为家庭中的核心力量,夫妻双方大多都有各自的工作,照顾家庭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大减少。子女忙于工作不能时时陪伴照顾老人,一旦老人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身体出现突发状况,无法及时寻求医护救助。而信息化平台能够在接收到老人的安全报警信息后立即通过各种通讯手段通知家人和签约照顾机构及时处理;信息化平台还能够实时监控老人的主要生理指标,子女、签约照顾机构可以随时随地登陆网络平台或手机等移动设备查看老人的健康数据、行为数据和安全报警信息。

2.健康管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成为家庭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人数为2.9亿,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慢性疾病呈快速增长态势。健康问题一直困扰着老人,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老人看病就医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看病难的本质还是在于看病不方便。由于手续繁琐、服务模式不合理,挂号、看病、检查、交钱、取药都要排队,看一次病,需要休息几天。

信息化居家养老平台的健康信息服务功能可以让老人随时随地采用终端感知技术搜集健康数据,测量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保存至云平台个人健康档案中,平台对生理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和历史趋势分析。登录平台查看生理指标变化,关注健康状况,调整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更好地提高健康指标。通过平台了解老人的各项指标,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信息,长期监测生理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对生活作息以及行为习惯进行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慢性疾病与突发疾病带来的危害,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3.亲情关怀。随着自身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以及社会方式的不断变化,老年人的心理发展会呈现出情绪不稳定,敏感易变,固执、刻板、疑虑、恐惧等心理特点,使得老年人产生失落、孤独、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且老人的生活习惯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居所,老年人更需要陪伴和关心。居家养老信息平台联合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开展陪伴护理业务,利用平台的通信功能老人可以直接联系到社区,社区陪伴护理人员会与老人沟通,耐心倾听老人心声,使老年人增加生活的信心和安全感,保持舒畅的心情减少孤独感。

社区养老照顾机构还可以通过信息化居家养老平台提供的各种生理、行为探测数据,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和健康状况,建立老年人生活行为档案,通过大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提供生活照顾、心理辅导服务和一对一沟通服务机制。并利用水、电、煤气和报警信息传感器提供的提示信息及时处理各种紧急事件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而老人的亲人和子女可以利用各种PC、手机登终端设备登录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时刻地关注老人的身体安全、行为和健康状况,出现异常时,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后台工作人员会通过电话、短信、社交软件或者邮件等形式提醒老人的亲人和子女关注老人近期状况和紧急提示并及时与老人联系,这样利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加强了子女与老人之间的交流与关爱。

四、信息化居家养老运行模式

信息化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在我国仍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对这一新兴养老模式的探讨和思考,对我国整个社会治理与服务体系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就需要国家、市场和社会三方都积极努力,建立起充分有效地互动合作机制。

政府在信息化居家养老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发挥着推动者、扶持者、协调者和管理者的重要作用,政府可以将信息化居家养老纳入养老服务组织,享受政府开办经费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这样结合政府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一种新的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运作机制和服务模式符合“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转型趋势,市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新型政社关系、培育民间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信息化居家养老运行模式的普及。

由于我国对老年人照料护理服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还沒有条件走普遍福利化的道路,因而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来满足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事实上,养老服务的排他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可收费性,这也为养老服务的产业化提供了基础。目前从虚拟养老院发展来看,养老服务正在从特定对象服务向普通市民服务拓展,自费服务快速增加,服务产业市场份额不断增大,养老服务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结语

信息化居家养老有效克服了原有居家养老信息孤岛的局限性,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有效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社会服务等系列难题,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便捷性、实效性、针对性,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有针对性的为老人提供各项优质服务,同时又因其服务标准明确化、服务管理规范化、服务理念民本化、可操作性强、可控性强而具有普适性,故而极具实践推广价值,具有重要的范式意义。在推广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对自身的优势和角色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各方都尽力去做自己应该做,能够做而且做得好的事情,相信可以更快推进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创新,更好为解决我国养老难题找到最优出路。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云平台物联网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试析金华市社区养老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基于云平台网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互联网+”时代养老政策探究
企业云平台建设研究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