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8-11-16刘珂旭

决策探索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信阳自然界文明

刘珂旭

马克思认为:“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所以,生态自然规律制约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够任意地改变、创造或消灭它。因此,必须尊重生态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转变生产方式。

就信阳地区而言,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是以严重的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这些生态问题亟待解决。现阶段,信阳地区依然徘徊于环境的破坏和治理之间,并没有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如何制定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要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指导信阳地区的经济建设,理清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只有用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信阳地区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进行。

一、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思考

(一)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

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了多种要素,主要有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消费、生态产业、生态制度、生态科技与生态文化七个基本要素。这七个要素中,生态环境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并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如果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就难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要在生态系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加广泛,涵盖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诸多方面。可持续发展有两个最基本的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的前提和基础,持续性是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发展,就没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反之,没有持续性,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是以激励经济的发展为前提条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改善和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

(二)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关系

1.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同一性。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都较为丰富,通过对两者内涵的比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和要求上具有同一性。首先,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都体现出公平性的要求。人们应在自然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公平。

其次,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都体现出了和谐性的因素。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都注重环境、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面临着“两大变革”,那就是“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这就表明了在客观世界里,人不仅要与人和谐相处,还要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最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都体现出了可持续性的要求。生态文明的主要目的是达到一种平衡的、互动的、友好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竞争或无限度的破坏性的索取。生態文明是一种循环文明。它并不是单一的、要求人与自然相互利用的一次性结果,而是要求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就表现为一种持续性。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发展的最终目的。

2.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斗争性。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而想要发展,就需要社会和自然环境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态环境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发展是以环境基础为依托的,需要从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没有环境的支持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自然资源成了抑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斗争性。这种斗争性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延缓了发展的速度,但是人类社会的总体趋势还是在向前发展的。正是这种斗争性让人们了解了想要快速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人们认清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信阳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一)信阳地区可持续发展遭遇的问题

信阳地处淮河上游,地势北低南高。南部和西部为大别山、桐柏山,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7.1%,是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信阳位于南北过渡的气候带内,夏季湿热,冬季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暖温带草类和亚热带林木的生长,因而处处显现出山清水秀的地貌景观,被誉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

信阳市南面临山,地形险要,交通落后,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工业污染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因此,生态是信阳最大的优势、最美的名片。但随着我国工业逐步向内陆转移,信阳市的工业步伐明显加快,追求经济指标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虽然重工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根据信阳市工业污染源第一次普查资料整理分析,信阳市工业源共有2661家,其中重点详查的有1084家,一般调查的有1577家。重点污染源中主要行业类别有采矿业48家、制造业1024家、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3家。

(二)信阳地区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虽然工业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信阳的生态环境问题却越发突出。

一是生态恢复措施的缺乏,导致生态景观和功能部分破坏,各类由采矿造成的生态景观破坏现象较普遍。例如,废弃矿山历史遗留问题。早期的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未能同步,治理难度很大,没有资金来源;有少数矿山业主存在“重矿产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思想,没有严格按照环保有关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环境负担。

二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信阳城市化的主要途径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目前的建制镇中只有明港镇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其他乡镇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规范处理就直接排放,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造成一定威胁。此外,“雨污合流”对城镇景观和周边地表水造成了污染,降低了城镇人居环境质量等。

三是工业能源消耗所排放的废气污染物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各种燃料燃烧,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均属于工业废气污染物。信阳市辖区内工业废气污染物大部分为工业粉尘、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其中主要污染物种类是二氧化硫、烟尘,而这些工业废气正是雾霾爆发的主要原因。

三、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信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树立共生共荣的观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之一。恩格斯说:“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因此,信阳市要明确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把人由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调至位于自然界之中,建立人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决不能为了经济牺牲环境,再走上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尊重和掌握客观规律,以客观规律指导人们的行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护自然,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在改造自然时,人类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要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要重点保护适宜人类的生命支持系统,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能损害后代的利益;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三)加强环境教育,营造良好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强调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首先,应培养人们不破坏生态环境,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使人们在一定高度上树立起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自然观念,让人们知道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是平等的,这平等包括生存、利益和发展等多个方面,而环境遭到破坏对人本身有着极大的危害。其次,人们应该树立憂患意识,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要让每个公民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四、结语

工业文明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生态功能的退化、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的枯竭等。生态文明的思想和实践,是人们对工业文明的一种反思,是人们建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的重要成果之一。对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哲学层面上的思考,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落实党中央的号召,又快又好地建设生态文明,为区域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信阳地区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用科学的眼光看清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寻找两者和谐发展的平衡点,探索一条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猜你喜欢

信阳自然界文明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请文明演绎
自然界的一秒钟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漫说文明
例说“自然界的水”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对不文明说“不”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