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困难生认定等级量化考核体系探究

2018-11-16吴佳艾怡静欧阳杜娟

决策探索 2018年20期
关键词:量化考核体系

吴佳 艾怡静 欧阳杜娟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资助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发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工作也在不断完善发展,但仍存在认定等级不准确、评定结果有偏差等现象,需要进一步优化困难生认定等级标准,提高认定的准确性、公平性、科学性。本文通过对当前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依托,建立高校困难生认定等级量化考核体系,实现困难生信息管理动态化、常态化,从而提高困难生认定工作的准确度。

【关键词】困难生;认定等级;量化;考核体系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高校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财政投入,落实各项资助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从制度上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然而,当前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存在认定程序模式化、认定标准单一、认定依据不充分、认定等级不准确等情况,困难生群体也出现“争贫不争优”的现象,直接影响认定等级工作的实际效果。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困难生认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已成为困难生认定工作关注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资助工作及相关政策,通过创新工作思路,设立困难生认定等级量化考核体系,依托信息化平台对学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为认定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第一手资料,从而使认定过程更加规范化,体现了评议的公平性、民主性原则。

一、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困难生提供了更加优惠的资助政策,扩大受助面,提高助学贷款金额、比例,增加国家奖助学金名额,旨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保证高校困难生能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主要包括五档,认定等级直接影响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的评定。因此,困难生认定等级工作是资助工作重要的基础环节,是确保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评定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办法主要包括:申请学生提供由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查表》和个人如实填写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学院根据学校文件通知要求,成立评议工作组,由学院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班级成立困难生认定评议小组,由班级辅导员老师担任组长。困难生认定推荐名单一般是由各评议组成员查看申请人提交的相关信息,经评议小组集体讨论的方式产生,并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公示,最终评定结果上报学校。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过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高校困难生评定基础材料少,参考价值低

学生提供的困难生认定材料主要包括户籍所在地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查表》,评议的依据主要是调查表信息和平时学生的基本信息,缺乏全面且有价值的认定信息。

(二)高校困难生认定标准主观因素较强

困难生认定主要是通过评议组进行现场评议来确定推荐人选。但学生提供的基本材料信息有限,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评议一般通过评议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评议人根据本人对申请人情况的了解进行主观判断,因此,评议结果可能会不准确或有一定偏差,影响困难生认定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高校困难生认定等级的准确性较低

在认定过程中,困难生家庭基本情况各有不同,如何对贫困等级进行认定,提高认定的准确度,成为认定等级工作的难点。因此,在考虑学生家庭基本经济情况的同时,还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日常表现等因素加入评议标准中,拓宽评议范围,细化评议标准,为评议提供更加全面充分的參考依据。但是由于日常管理中的困难生信息不断更新,这对评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有效地收集和留存相关信息,为评议做好前期准备。

二、高校困难生认定等级量化考核体系思路

本文提出的高校困难生量化考核体系是根据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资助信息管理平台为依托,对困难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困难生的最新基本情况,为困难生认定提供数据支持,做到“有据可依”;通过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量化考核表》,结合实际情况,在日常管理平台数据的基础上与现场评议相结合,做到“有情可讲”;严格按照考核程序进行公示,做到“有迹可寻”。

(一)依托资助信息管理平台,认定标准做到“有据可依”

通过设立资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全院学生基本情况的动态管理。平台信息包括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成绩、考勤记录、违纪处分、获得奖惩、资助情况、其他情况等。评议组可通过提取相关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对提出申请的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初步评议。同时,可以在线进行资助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困难生量化考核提供参考依据,使认定标准做到“有据可依”。

(二)规范评议组的评分方式,评议过程做到“有情可讲”

以资助信息管理平台提取的相关数据作为参考依据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量化考核表》,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初步测评。通过评议组成员评议的方式,结合申请人情况进行现场评议。评议人需要通过提供的基本数据,结合申请人日常消费情况,按评分标准进行评议。如发现申请人有特殊情况可以及时向评议组组长反映,由评议组组长核实后提请评议组讨论,各位评议组成员可参考相关情况进行评议。最终由每位评议人为申请人打分,填写评分理由,评议组组长对各位评议人的评分情况进行合算,根据评议平均分数确定认定等级,使评议过程做到“有情可讲”。

(三)严格执行评议程序,评议结果做到“有迹可寻”

高校困难生认定等级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并按规定进行公示。这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评议小组人员名单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公示;第二阶段是在评议组成员名单公示之后结合资助平台收集的相关数据,由评议组统一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量化考核表》,每位成员确定评定分数并签字,评议组组长根据各成员打分情况确定考核等级,最后须各位评议组成员在考核表上签字确认;第三阶段是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在学院范围内进行公示。以上各阶段的材料都要留档备查,使评议结果做到“有迹可寻”。

三、高校困难生认定等级量化考核体系的内容

目前,高校资助评审工作主要由学校下发相关文件,以各院系班级为单位进行考核评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量化考核体系主要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量化考核表》来实现等级认定。考核体系以考核信息全面、考核实施步骤清晰、内容材料支撑有力、民主评议相结合为宗旨,增强认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认定标准以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为基本依据,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学习态度、德育学分等因素,设置考核评分分值,提高认定等级的准确性,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习积极进取、思想品德良好的学生成为困难生推荐人选。考核表内容主要由基本信息、基础数据、资助活动参与情况、评议组评分四项组成。

(一)基本信息

主要根据学校下发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通知要求,从申请人填写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查表》中提取信息,按特殊困难1、2档,一般困难1、2、3档的基本要求设置基本条件,并结合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查表》,确定此项考核的评分。

(二)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可全面考核申请人的基本情况,使认定标准进一步细化,提升评议结果的准确度。例如,在出现某些学生经济困难程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基础数据分析,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而确定等级标准。此外,还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作为主要参考条件,通过资助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统计,对学生的德育学分、日常考勤数据统计记分;将学生的获奖情况、违纪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数据也作为参考数据。通过以上各方面数据的统计,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态度、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的情况,为评议组成员进行评议提供参考内容。

(三)资助活动参与情况

将资助活动参与情况作为认定标准,一方面可以培養学生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精神,增强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示自我、提升自我、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助活动、公益活动及勤工助学工作,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将资助活动参与情况计入分值。

(四)评议组评分

评议组成员通过查看申请人的基本条件和基础数据,结合对申请人的日常消费、平时表现等情况的了解,按照考核标准进行现场评分。同时,评议组成员可以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补充说明,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量化考核体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践性,为提高认定结果准确度提供了新思路,为困难生认定等级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贯彻实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等级量化考核体系的实施,能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等级工作健康顺利开展,进一步培养学生争优争先、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蔡红建,薛单,王兵团.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的探索[J].中国青年研究,2009(12):100.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

猜你喜欢

量化考核体系
从覆判案件看北京政府时期基层司法的状况与特征:以江苏为例
量化词语的隐喻分析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警察院校量化考核制度
建设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提高理科高校本科生综合实践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学质量考核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以创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分析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基于过程方法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