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麻雀学校”的生存及发展

2018-11-16康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生存农村发展

康瑛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大量农村人口市民化,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急剧萎缩,出现了大量的“麻雀学校”,这些学校将何去何从?然而,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农村虽然还有大量贫困家庭的存在,这部分人进城还有困难。但是,这些家庭中的孩子都是需要被尊重的生命个体,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他们家庭的贫困而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所以说“麻雀学校”不仅要留下,更要办好,办成“小而美,小而优”的特色学校。

[关键词]农村;“麻雀学校”; 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0-0072-02

经过十多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的调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小微学校,像这种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学校,特别是在校生十名以下的农村小学,以及分散的教学点,我们形象地称之为 “麻雀学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甘肃省学生人数十人以下的学校就有3000多所,而“麻雀学校”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教学质量低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村校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何去何从呢?笔者通过对农村“麻雀学校”的现状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唤起全社会对这类学校的关注和支持。

一、“麻雀学校”的成因

1.劳动力转型,农民工市民化

目前,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正以其突飞猛进的速度向前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特别是技能型的农民工打工收入较高,一年下来至少有七八万元以上的收入。而基本农产品的价格却受市场因素影响忽高忽低,农民在庄稼地里辛苦耕种一年的收入总和还不如外出打工几个月的工资,因此,不少青壮年劳力干脆把自己的土地承包给别人,自己携儿带女涌入各大城市开始打工生活,子女也随父母在城市上学。几年下来反而自己的生活提前奔小康了,家庭条件差点的孩子才留在村校,因此村校的学生人数急剧萎缩,只有几个教师、几十个学生的村校比比皆是。

2. 師资力量薄弱,人员流动性大

虽然农村“麻雀学校”与乡镇中心校的课程表基本相同,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缺乏,基本只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课能正常上课,其他对教师和设备稍微有所要求的课程基本被搁置,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样使家长对“麻雀学校”产生越来越强烈的不信任感,于是就把孩子转至城区或乡镇中心校寄宿求学,导致城区学校的大班额和农村学校的“空壳化”,城乡教育失衡。

二、“麻雀学校”的存留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城镇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用教育的现代化拉动国家的现代化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趋势上看,撤并农村“麻雀学校”、实现农村教育城镇化,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不二选择。要进一步落实农民工市民化政策,让农民工子女能随父母进城读书,要在城镇建设更多的学校,满足更多想进城读书的农村家庭子女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要让能走的走出去,让农村通向城镇的道路更宽敞。但笔者认为,在适当加强城镇学校建设,以满足更多农村孩子进城求学需要的同时,农村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照样不能放松。

绝大多数“麻雀学校”都是乡村小学,撤并“麻雀学校”的阻力,首先来自相对贫困的农村家长。毕竟,不是所有农村人口都能在短期内全部实现城镇化,农民进入城镇的成本是高昂的,离开养家糊口的土地、缺乏维持生计的固定收入、支付高额的买房或租房费用等,这些都是农民进城路上实实在在的拦路虎。这一部分短时间内无法跟上城镇化步伐的贫困农民的子女,同样需要接受教育。甚至可以说,他们更需要接受教育,因为教育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读书是他们走出大山、走向城镇的首要途径。如果忽视这一部分农民子女的上学需求,那真的是在制造“贫困代际传递”的悲剧。也正因为绝大多数“麻雀学校”是乡村小学,接受教育的对象是低龄儿童,撤并“麻雀学校”的决策才更需要慎之又慎。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与呵护,过早地割断儿童与父母的亲情纽带,对儿童的心智发育是不利的,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的。

因此,即使撤并 “麻雀学校”之后让所有农村学生都能进城读书,如果家长不具备陪读条件,不能守护在孩子身边,教育效果同样令人担忧,这其实是等同于留守孩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也就决定了,即使在城镇多建几所学校,也无法真正替代建在家门口的乡村小学的教育功能。

所以说,由于农村还有大量相对贫困家庭的存在与儿童这一受教育群体的特殊性,“麻雀学校”的存在还是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的。更何况,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农村生二孩甚至多孩很可能会更加普遍化,这一方面会增加农村学校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孩子多的家庭因为负担重,进城变得更加困难,更需要在家门口接受义务教育。“麻雀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和其他城里的学生一样,都是需要被尊重的生命个体,任何人都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的贫困而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让这部分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所以说“麻雀学校”不仅要留下,更要办好。

三、“麻雀学校”的发展

1.完善管理机制,优化师资配置

在乡镇学区实行中学或中心校管理本区学校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乡镇中心校在管理中的指导、示范、督导职能,并积极为“麻雀学校”间的合作、沟通、交流创造条件。乡镇中心学校校长是法定代表人,对本区学校实行统一管理,教学统一协调、人事统一调配,财务统一审核,科研统一组织、文化统一建设、考核统一部署; 做到“学生一个不能少、课程一门不能缺、素质一个不能差、学校一点不能落。教育局要加大对“麻雀学校”的领导、管理、帮助和指导,并将“麻雀学校”的建设、管理情况纳入教育局对乡镇学区教育评估和责任督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师资配备上,中心校校长要统筹安排本区学科教师、骨干教师的比例,并对“麻雀学校”适度倾斜,确保每个学校学科教师、骨干教师的比例大体相当。对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师资短缺学科采取“走教”的教学形式,送教到“麻雀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走教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全心全意为“麻雀学校”教学服务。

2.加强常规管理,促进教研提质

乡镇中心校要加强对“麻雀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确保这些学校按国家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认真组织实施课改,促进“麻雀学校”教师教育理念、质量意识、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更新。构建和完善以乡镇中学或中心校为中心的村级教研网络,立足校本教研,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麻雀学校”的教研能力,形成“以改促教,以研升质”的局面,不断缩小并最终消除“麻雀学校”与更高层次学校的差距,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3.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艺术特色发展

“麻雀学校”地处村落之中,虽然学生少,但承续着农村文化的命脉和农民的希望,教学资源虽然短缺,但可因地制宜地充分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特别是剪纸、书法、武术、泥塑、刺绣等资源,让“麻雀学校”动起来、活起来,使学生充分体验亲“乡土”的教育。同时要把绿化、美化、净化作为建设的目标,开发绿色环保资源,营造绿色环保氛围,展现农村学校的特质,使其成为地域文化传承及乡俗文化流传的载体,将“麻雀学校”办成“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农村特色学校。

总之,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让我们拭目以待,关注农村“麻雀学校”的学生。但愿国家能出台一些更好的政策,让每一个教师能安心教学,不会因为待遇不同、环境不好而严重流失。今日之教育,明日之希望。农村的孩子不能由于没有好环境、好教师而跟随父母背井离乡或异地求学,因为实现中国梦的希望还寄托在他们身上。

(责任编辑 斯 陌)

猜你喜欢

生存农村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浅析当下国内类型电影的现状及对策
在劳动中获得
困境中的生存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