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浅探
2018-11-16徐洪霞
徐洪霞
[摘 要] 教学中,因为课程内容较为复杂,从而使很多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差。作业分层设计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习惯和个性,设置不同的作业,通过作业来提升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并逐渐建立起学生兴趣,最终提高教学的质量。文章对作业分层设计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并对如何在教学之中应用作业的分层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旨在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中教学;教学意义;广泛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0-0055-02
一、作业分层设计的概念
作业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一天的所学内容,并且对第二天要学的内容进行预习,因此布置作业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悉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步骤。作业分层设计,是指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安排不同的作业。采用作业分层设计,一方面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个学生安排适合的内容,不仅对学习水平落后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弥补作用,并且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也能够进行拔高,如此一来可以顾及所有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投其所好”,让学生发现作业中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增强作业所发挥出的作用。
二、在教学之中采用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通常在一个班级之中,既有聪明的学生,也有普通的学生,既有活泼的学生,也有内向的学生,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和布置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情况,从而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的作业。在教学之中,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往往会被教师忽略,从而导致教学没有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部分学生成绩每况愈下。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教授不同的学生,这种方式尽管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很容易造成尖子生和落后生之间的差距加大,从而不利于全体学生的水平提高。在这种情况,在教学之中,引入作业分层设计模式非常有必要。
1.作业分层设计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通常在教学之中,会以班级为教学单位开展工作,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才会被广泛采用。但是在班级教学模式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点,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班级之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速度参差不齐,某些学生成绩越来越好,而某些学生成绩则越来越差,这种差距会逐渐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伤害,最终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其次,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一般会统一进行,所有学生完成同样的作业,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作业过于容易,而部分学生则会认为作业过难。尽管大部分学生会认同作业的难易程度,但是无法顾及全部学生,就是班级教学模式中的一大问题和缺陷。
在当前的教学工作之中,除去班级教学模式以外,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问题。在短期的教学实践之内,会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一般教学目标不能制定过低,否则将会导致优秀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知识,而教学目标也不能制定过高,否则会造成普通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困难。如何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利用作业分层设计,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不同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较高的教学目标,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设计较低的教学目标,从而取得两全其美的结果。
2.作业分层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教学当前正在從应试教育向自由教育以及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之中,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一种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让学生养成创新和钻研的习惯。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来实现,由于大部分学校的投入有限,所以进行一对一教学具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作业分层设计,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作业分层设计,首先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仅仅需要教师稍微增加作业设计的时间,并且严格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设计。其次,作业分层设计,也能够实现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从而通过完成作业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相应知识的学习,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
对于教师而言,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升与发展,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思维,更好地学习知识。教师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之中,很难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钻研和创新的意识,大部分学生习惯了照本宣科,教师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已经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尽管成绩有所上升,但是最终的结果却差强人意。通过作业分层设计,可以在作业之中设立更多具有创新价值的题目,从而触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
三、作业分层设计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明确层级划分
进行作业分层设计,首先要对学生完成层级的划分,从而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在层级的划分之中,通常会以学生的成绩、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作为标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日常观察以及考试与考核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最终掌握这些信息,完成学生的层级划分。要注意的一点在于层级划分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学生的学习与理解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时变化,做好层级划分的变更,从而实现动态层级管理。
2.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除了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分层,在作业上也需要分层。对基础稍差的学生,可以布置简单的、易于模仿的题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难度稍大的题型,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对于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生,可以布置更大难度的题目,通过横向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学生在学习完每个单元之后,需要进行单元测试,试题有基础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类之分。在教学评价上,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可以利用表扬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通过激励评价,促使学生积极向上,更加努力;同时也可以采取竞争性评价,这样一来,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严谨、更认真。
3.采用分层设计,满足学生的需要
作业分层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白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避免将作业的设计工作与实际情况相分离,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同时还会降低教学的质量。“因材施教”始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指导方针,作业分层设计,就是基于这一方针和原则所建立的,教师要在把握具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摸清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
[ 参 考 文 献 ]
[1] 邓兴.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的教学[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40-142.
[2] 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和策略[M].长沙:华南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