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菜种子包衣剂筛选试验初报

2018-11-16尼玛次仁

西藏农业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呋虫胺噻虫嗪衣剂

尼玛次仁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 拉萨 850032)

近年来种子包衣剂在青稞、小麦等麦类作物上的广泛应用,并不断的筛选和更新出适合于西藏本地的麦类作物种子包衣剂,取得了不少突破。油菜作为西藏最大的油料作物之一,由于西藏特殊的气候等因素原因西藏油料作物的病虫害还未像内地严重,因此对于西藏油菜种子包衣剂筛选工作方面还未做出比较明确的目标和相关的筛选工作。

但根据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日前发布的《2017年西藏气候公报》,1981-2017年,西藏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42 ℃,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全球和中国其他地区,同时,近37年西藏年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加11 mm。为针对即将要面临的气温和湿度的增高会对油菜发生的各种病害。本文是为更好的筛选出油菜种子包衣剂对油菜种子的各类性状、产量和虫害发生率等因素的影响,并试选用2种综合效果较好的包衣剂进行田间试验,并对今后筛选出适合西藏本地油菜种子包衣剂选用提供部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青海农科院引进的“青杂7号”,青杂7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用144A×1244R选育的油菜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9年参加春油菜高海拨、高纬度地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86.9 kg/667m2,比对照青杂3号增产9.0 %;2010区试,平均产量220.3 kg/667m2,比对照增产9.4 %。2年平均产量203.6 kg/667m2,比对照增产9.2 %,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7.5 kg/667m2,比对照增产8.9 %。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海拨、高纬度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表1 2017种衣剂经济性状表

1.2 方 法

1.2.1 种子处理 油菜种子包衣前要进行一定的处理,保证种子的净度、纯度、整齐度。一般采用风选和筛选。风选:用风选除去混杂物、尘土以及不饱满的种子。筛选:根据种子大小的选择不同的筛子去除过大或过小的种子,保证种子整齐度。

1.2.2 包衣剂 ①种衣剂(噻虫嗪),噻虫嗪是1种全新结构的第2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常用于种子包衣、土壤及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仿效。②种衣剂(呋虫胺),呋虫胺(dinotefuran)为最新一代超级烟碱类杀虫剂。其与现有的烟碱类杀虫剂的化学结构可谓大相径庭,它的四氢呋喃基取代了以前的氯代吡啶基、氯代噻唑基,并不含卤族元素。同时,在性能方面也与烟碱有所不同,杀虫谱更广,故而,目前人们将其称为“呋喃烟碱”。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225 m2(7.5 m×30 m),试验于2017年4月2日播种,4月17日出苗,施有机肥500 kg/667m2,尿素15 kg/667m2,二胺10 kg/667m2。9月30日取样考种,10月15日收获。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经济性状分析

除霜害期间进行的补种外,试验整体出苗整齐,无缺苗和断垄等现象。①包衣参试品种的株高变幅在147.9~158.8 cm之间,对照株高为147.9 cm,相比于对照包衣剂Ⅰ比对照高10.9 cm,包衣剂Ⅱ比对照高1.99 cm,差距不明显。②角果长度变幅在7.67~8.55 cm,2个种衣剂分别比对照长0.87、0.13 cm。③分支数目变幅在3.9~4个,2个种衣剂分支数平均值相同,比对照多0.1个。④主序长度变幅在81.6~88.89 cm,2个种衣剂分别比对照长4.6、7.29 cm。⑤单株角果变幅在152.8~219.1粒,2个种衣剂分别比对照多66.3、42.4粒。经济性状分析详见表1。

2.2 生育期分析

从参试的品种“青杂7号”种子包衣与未包衣间的对比可看出,生育期变幅不大在152~155 d区间,但由于2017年4月13日至17日期间在试验环境区域有较为严重的霜冻情况,在近5 d时间里气温最低平均值在0 ℃,最高气温平均值在14 ℃,天气基本为多云转雨夹雪。在正常气候条件下“青杂7号”生育期在134 d左右,由于4月13-17日气候反常生育期受影响全部推迟18 d左右。

生育期分析详见表2。

2.3 各处里田间虫害调查分析

从图片可以看出,种衣剂(噻虫嗪)和种衣剂(呋虫胺)相比对照出苗整齐一致,出苗率高,幼苗强壮,病虫害发生率相比对照较低,在各个生育阶段表现都优于对照。并对试验进行了虫害调查,包衣剂噻虫嗪调查了1001株,虫害发生株数为585,调查结果噻虫嗪种衣剂虫害发生率为58.44 %,呋虫胺调查株数832株,虫害发生株数467株,种衣剂呋虫胺虫害发生率为56.12 %。而对照发生程度较为严重,调查株数939株,虫害发生株数779株,虫害发生率高达82.96 %。

表2 2017年油菜种子包衣剂筛选试验生育期表

表3 2017年油菜种子包衣剂筛选试验各处理田间虫害调查表

图1 油菜种子包衣剂对比

3 结 论

由于近几年西藏整个生态气候的不断变化,温度和湿度的明显增加,西藏油菜种植也面临着新的病虫害防治问题,为针对此问题通过此次试验2种油菜种子包衣剂(噻虫嗪)和(呋虫胺),在油菜种子包衣后对种子的产量和虫害发生率,经济性状等各因素分析,得出2种包衣过的经济性状优于对照,种衣剂Ⅰ产量比对照增产34.85 %。种衣剂Ⅱ比对照增产10.15 %。油菜种包衣剂噻虫嗪和呋虫胺虫害发生率分别为58.44 %和56.12 %,包衣后虫害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包衣的82.96 %。

本次试验为了更好的筛选出更安全、更适合西藏气候的油菜种子包衣剂,并为日后应对气候变化而导致的油菜病虫害发生的防治和西藏油菜种子包衣剂的选用提供部分依据,课题组计划下一年继续进行油菜种包衣剂试验,为得到更准确的试验数据进行多点和更合理的试验布局。另外课题组建议噻虫嗪和呋虫胺虽然是非常适合种子处理的药剂,但在农户直接包衣过程中,配置好的药液在24 h内使用,并在大面积应用时建议先进行小范围的安全性试验。

猜你喜欢

呋虫胺噻虫嗪衣剂
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研究进展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
呋虫胺对红火蚁工蚁的毒杀活性及行为影响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25%呋虫胺·嘧菌酯·种菌唑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四种不同水稻种衣剂育秧效果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