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2018-11-16王鹏飞
王鹏飞
(长垣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河南 长垣4534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特征,且具有起病急、凶险性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但由于部分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常出现血栓栓塞、血流缓慢等不良后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巨大影响[2]。为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方法探讨替罗非班与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垣县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45~81岁,平均(60.94±9.82)岁。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44~83岁,平均(61.24±9.96)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3];2)具有典型胸痛症状;3)发病时间<6 h;4)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功能异常者;2)伴脑出血史;3)精神障碍;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药物治疗
术前2组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舒泰神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0208)300 mg,口服;氯吡格雷片(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50809)600 mg,口服;手术过程中给予肝素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60103)5000~9000 U静脉滴注。术后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1,氯吡格雷片75 mg·d-1,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60301)皮下注射,5000 U·次-1,2次·d-1,持续注射至术后5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后即给予患者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51004)10μg·kg-1·min-1负荷量静脉推注,随后进行0.15μg·kg-1·min-1持续静脉输注,直至术后48 h。术后利用引导管向冠脉内注射10μg·kg-1替罗非班注射液,5 min内注射完毕。
1.3.2 PCI治 疗
2组均行PCI治疗。PCI治疗需经股动脉进行穿刺,若患者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冠脉分级<3级,则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利用半顺应性球囊对病变处进行预扩张,随后置入支架;而狭窄严重的患者则应利用非顺应性球囊进行扩张。冠脉支架选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支架后利用冠脉造影技术确认手术成功情况。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术后再灌注指标、心功能指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1)再灌注指标包括病变冠脉血流情况及ST段情况:①治疗后2 h,利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法(TI MI)评估患者病变冠脉血流情况;②治疗前后利用18导联心电图测量患者ST段抬高及回落百分比,并统计ST段回落>50%比例。2)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6周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测定。3)记录治疗1个月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再灌注指标
术后2 h,观察组TI MI 3级血流、ST段回落>50%比例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再灌注指标比较
2.2 心功能指标
术后1周,2组患者LVEDD、LVESD、LVE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观察组LVEDD、LVESD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VEF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x±s
2.3 心血管事件
治疗1个月期间,观察组发生心绞痛2例,心力衰竭1例,心室颤动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87%(5/46);对照组发生心绞痛6例,心力衰竭4例,心室颤动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26%(13/46)。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0,P<0.05)。
3 讨论
STEMI主要由于冠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使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导致血小板聚集,引发血栓,进而导致冠状动脉血供降低,甚至发生中断,最终出现心肌缺血坏死[4]。STEMI的治疗通常以抗血小板、抗凝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为主,尽早恢复缺血心肌的血供情况,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率及死亡率。此外,治疗STEM还应遵循早期、迅速、完全开通梗死血管为原则,以改善患者预后情况[5]。
PCI是一种经心导管技术,主要作用是使狭窄或者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并使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由于该技术通常使用球囊、支架等器械,对冠脉管腔内壁的斑块及血栓形成挤压效果,使其发生破裂,但该过程中还可能对正常的血管内皮造成损伤,使血小板进一步激活,增加患者术中血栓形成率,还可能导致冠脉远端的微循环发生栓塞,出现无复流、血流缓慢等现象,进而导致心肌细胞水平缺血,对缺血心肌的恢复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6-7]。替罗非班属于静脉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血小板聚集,使血栓形成受到阻滞。同时,该药物还可对血小板激活过程中产生的炎性物质起到抑制作用,使梗死血管内的炎症反应有效减轻,对梗死血管的复流起到关键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TIMI 3级血流、ST段回落>50%比例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表明替罗非班与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梗死血管及组织的灌注情况恢复,有效抑制左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心功能[9]。此外,观察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联合治疗还具有减缓血小板活性、组织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效避免再次发生冠脉栓塞,改善患者治疗结局[10]。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与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完成梗死冠脉再灌注,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