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2018-11-16王颖颖

图书馆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辽宁省供给文献

王颖颖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人民基本文化生活中还是在国家文化事业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需不对称、供给不平衡、服务效能不高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需要尽快推进公共图书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供给侧改革与公共图书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利用改革促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应,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满足需求的变化,从而提高所有要素的生产率,使供给体系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1]。

公共图书馆作为为人民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和场所,需要紧跟时代步伐,落实改革精神,发挥自身实力,加强服务,创新供给服务策略,使公共图书馆事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总之,公共图书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服务入手,改变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寻求转型发展之路[2]。

2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供给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供给现状

从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情况来看,辽宁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含少儿图书馆)现有129所。其中,副省级以上成人馆有3所,市级成人馆有12所,区县级成人馆有99所;副省级以上少儿馆有两所,市级少儿馆有7所,县级少儿馆有6所。同时,辽宁省创建了100个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示范点和20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有效发挥了示范效应,推动了公共文化基础建设进程,公共文化供给水平和服务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2.1.1 文化服务项目齐全

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基本服务项目齐全,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讲座与展览、基层辅导、流动服务、电子文献阅览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多数图书馆实现了大开架服务,文献资源、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展示与合理利用。

例如,辽宁省图书馆开展的“辽图讲座”“辽图展览”“全民读书节”“双节文化活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流动图书馆——百万图书万里行”“影音欣赏”项目,以及创办的“手语世界”“对面朗读”“乐龄俱乐部”“童阅乌托邦”等品牌服务活动,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文化服务效果。

2.1.2 文献资源总量稳步增长

根据“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管理服务平台”后台数据统计,盘锦市图书馆人均文献馆藏量达到0.73册,年人均新增文献入藏量为0.04册;丹东市图书馆的人均文献资源馆藏量为0.61册;盘锦市少儿图书馆电子文献馆藏量15.0426万册;丹东市少儿图书馆现拥有电子文献馆藏量17.09万册。截至2016年底,辽宁省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达3165.1834万册。各级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全省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稳步增长。

2.1.3 阅读活动频繁并趋于特色化

据“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管理服务平台”后台数据统计,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2013年开展读者活动5342场次,2014年开展读者活动6208场次,同比增长16.2%;2015年开展读者活动7361场次,同比增长18.6%;2016年开展读者活动8639场次,同比增长17.4%。

同时,辽宁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更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逐渐形成特色化。例如,朝阳市图书馆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阅读推广服务,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监狱服刑人员等群体服务的服务形成了体系和品牌,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丹东市少儿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参与人数众多,享誉全国;盘锦市少儿图书馆“两月一周加一日”活动先后受到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的表彰。

2.1.4 数字资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网络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信息供给能力比以往明显增强。近年来,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逐渐加大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力度,通过购买数字化资源、购买数字化服务、自建数字化资源等途径,构建和储备数字化信息资源,数字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根据评估定级管理服务平台相关数据统计,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期内,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自建特色资源数据总量达622.93TB。各级公共图书馆以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加速了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供给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在馆舍面积、经费投入、馆藏建设、服务品牌、免费开放及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仍然存在差距,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仍存在诸多不足。

2.2.1 供给能力与读者需求不对称

公共图书馆承载着服务读者的社会责任,读者的阅读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虽然各级公共图书馆每年购书前都做了大量调研,但仍然满足不了广大读者多元阅读需求。一边是一些图书被“束之高阁”,一边是一些读者借不到想读的书。

在辽宁省公共图书馆参与第六次评估调查中发现,这种供需不对称的现象在辽宁省内各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一些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量不多,文献利用率较低,这种供给能力与民众阅读需求的不对称,导致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效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2.2.2 供给结构和地区发展不平衡

根据辽宁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全省各地区图书馆之间存在着供给结构不平衡、差异明显的问题。这种供给结构不平衡的表现是多方位的,既有各图书馆在保障条件、业务建设方面的不平衡,也有服务效能方面的不平衡;既有各级政府在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认识上的不平衡,也有各级公共图书馆自身对事业发展认识的不平衡;既有跨地区的不平衡,也有同一地区之间的不平衡。

尤其是在财政投入方面,辽宁省各地区的供给结构的不平衡性更是显而易见。通过辽宁省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管理服务平台后台数据统计,在评估期内,各区域累计财政投入排在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大连市82348.06万元,沈阳市78749.69万元,鞍山市23393.50万元。获得财政投入较少的地区分别是:抚顺市1311.60万元,葫芦岛市2347.13万元,阜新市3213.00万元。

2.2.3 服务效能亟待加强

公共图书馆所具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统称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展开来说,就是在发挥软硬件设施的作用下,如各种设备、人员服务、空间资源、文献资源、数字化资源等,所提供的信息与场所服务面向公众开放,贴近公众基础性的文化需求,使其发挥有效作用[3]。

表1 辽宁省各地区图书馆2013-2016年文献外借量

由表1可以看出,辽宁省图书馆以及沈阳和大连地区图书馆馆均文献外借量较高,其余各地区市级图书馆年文献外借量与之有较大差距。在某些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相对而言还较为传统,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同时受制于体制、资金、人员及服务等多方面的因素,无法有效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决定了它需要向公众免费,这也导致一些基层图书馆在经营过程中过于依赖于国家投资,效率低下的服务无法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2.2.4 基层服务供给量不足

目前,辽宁省各地区图书馆的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存诸多差距。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服务范围也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一些小城市以及县区和乡镇地区的公共文化供给服务力度不足,这些地区的群众很少有机会接受到图书馆相关公共文化服务。

从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情况来看,辽宁省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量较少,其文献外借量和阅读活动频次都甚少。总之,各区域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基层地区图书馆,服务和供给明显不足。

2.2.5 社会力量参与较少

近年来,辽宁省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公共图书馆发展也越来越好,各种社会力量逐步参与其中,然而,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仍难以满足读者日益变化与增长的文化需求,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社会力量参与不多,没能发挥出其作用。诸如一些社会企业、文化机构等团体和个人组织,没能充分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与供给服务中去,导致许多社会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2.6 现代科技与图书馆融合不充分

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公共图书馆仍然局限于传统服务,数字图书馆和移动图书馆尚未得到广泛应用,图书馆阅览和办公设备也较为陈旧,由于设施和设备的老化,其珍贵的古籍文献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图书馆难以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难以满足读者需求。特别是一些县区图书馆,目前还没有将数字资源纳入馆藏体系,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仍十分有限,自建数字化资源凤毛麟角,有个别地市级图书馆存在严重的短板,甚至连图书馆网站还没有建立。在2017年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中发现,在辽宁省参评的103所公共图书馆中,仍有30所公共图书馆没有建设网站,占到参评图书馆总数的29.22%。现代科技与图书馆融合不充分将限制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有效发挥。

3 辽宁省公共图书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策略

公共图书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跟随时代变化,结合实际条件,优化供给体系与结构,增加供给渠道,转变供给手段,从而推出符合群众需求的供给内容。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通过调整管理格局、合理分配资源来创造对等的供需关系,弥补服务、管理、资源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使得公共图书馆具备辐射范围广、内容丰富、途径多样化、受众群体多、资源分配平衡、绩效优异等特点,最终达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效果。

3.1 创新服务内容与方式,完善有效供给

公共图书馆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和优化供给服务内容与方式,应发挥社会需求、供给方式、供给内容三方面的作用,保持均等的供需关系,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专业化、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

首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多样化。各级公共图书馆要不断学习国内外各地区优秀的成果,如理念、技术、服务方式等,科学布局馆藏资源,面向全体读者实现最高程度的开放,让读者充分享受文化资源。维护开放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渠道,按照提供的服务项目设立“菜单”,运用“订单”服务手段来平衡供需结构。运用错时开放,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同时,为特殊群体,如少年儿童、老年人、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残障群体、留守妇女儿童等,设置专门人员为其服务,打造部分特殊服务项目。

其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公共图书馆需要不断探索数字服务、流动服务等新方式。实施详细的流动文化服务,运用各种渠道,如流动图书馆、流动文化站、移动阅读等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城乡居民提供人性化、便捷化的服务,尽可能满足读者需求。

3.2 优化供给结构与资源分配,实施多元供给

要解决各地公共图书馆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不均衡、不对等,关键在于优化供给结构与资源分配。各级公共图书馆应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对资源结构进行调整,详细分析现有各种资源,如文献资源、服务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人力资源等,列举自身优势,了解其中弊端,合理判断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尽可能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种资源,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与服务条件。

同时,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公共图书馆需要改变传统的服务供给模式,实施多元化供给,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供给范围,提高服务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益[4]。比如,公共图书馆可依托“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突破行业领域,寻求与其他领域的合作机会,通过图书馆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建立“粉丝服务中心”,随时倾听读者、网友意见建议,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用线上交流带动线下读书活动,扩大图书馆服务的范围,改变服务理念,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无处不在。例如上海图书馆,选择支付宝作为合作对象,运用“互联网+信用监管”的手段,发挥信用优势,完成图书借阅,补充图书馆在线上服务方面的不足,提供更为便利的图书馆服务[5]。

3.3 转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需求,公共图书馆需要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路径,转变供给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发展与时代发展的零距离对接、与读者阅读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与文化发展的零距离对接[6]。

公共图书馆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打造公共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平台,运用不同手段对现有资源进行推广,拓宽服务范围,转变服务模式。比如渝北区的“家庭图书馆”有效依托公共图书馆资源,通过“家庭图书馆”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把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融入到亲友、社区居民等不同的家庭中,开辟了“图书馆+家庭”的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全民阅读推广。还有一些公共图书馆通过积分制的尝试,如广东省深圳市图书馆推出的“儿童智慧银行”,根据累计的阅读积分评选出年度“智慧之星”;江苏省镇江市图书馆以积分兑换课程;广州少儿图书馆将阅读积分兑换成相应礼品。总之,图书馆采用积分制的阅读管理模式之后,阅读量逐年增长,馆内活动的数量逐渐增加。

3.4 增加基层服务供给,提高均等化服务水平

当前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着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基层图书馆覆盖面不够广、辐射能力不够强,与中心城区图书馆的资源难以共享。

对此,基层公共图书馆可以采取“多馆区、总分制”的运行模式,在既定范围内合理调整公共图书馆资源,提高服务水平,保证优秀资源向基层流动。如2017年辽宁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的县域公共图书馆开展了总分馆制试点工作,选取了14个县区为试点组织,推动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分馆设在乡镇、街道办综合文化中心图书馆,馆外服务机构设在村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等,与公众的基础性文化要求保持一致。

同时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图书馆联盟,发挥“互联网+图书馆”的作用,将各种图书馆构成一个整体,发挥联合发展,资源共享的优势。将来自学校、社区、企业、科研院所等不同地方的图书馆联合起来,共同打造数字文献平台,增加图书馆的辐射区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使图书馆服务向更多基层公众开放。例如合肥7家公共图书馆在2016年成立联盟,通用合肥公共图书馆联盟读者证,实现通借通还功能,读者对活动资源均能免费获取,如巡回展会、培训资源、讲座资源等,凭借读者证,全部成员馆的读者均能共享[7]。

最后,还可以通过增加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点,提供平等、便捷的文化服务,满足读者需求,解决基层群众读书难的问题。

3.5 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力度,激发供给活力

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所以需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供给制度,引导相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如个人、企业、基金会和慈善组织的捐赠与赞助等,可以有效地解决公共图书馆遇到的文化服务短缺问题。政府部门放开优惠政策,在税收、征地、筹资等环节给予支持,发挥有效作用,积极引导社会组织融入制造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体系。具体方式有政府公办、民间私办、公办私助、私办公助等。

例如,浙江省乐清市鼓励民间资本通过组建机构、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以“百姓团队”为后盾,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途径,将演出宣传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以及培训、展览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转交给社会文艺团队组织承办,带动社会民间资金和资源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

3.6 加强现代科技与图书馆融合,拓宽服务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布式处理和网格计算机逐步形成了今天的“云计算”。公共图书馆可结合此项技术,利用云计算方法提升服务效能,提供有效的供给内容,例如利用云计算进行阅读推广,可以帮助读者在大量信息中找到所需信息,同时让读者自由选择阅读内容并安排阅读进度,有利于阅读者探索未知事物,合理激发思维[8]。

面对当前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公共图书馆可与文化共享项目、数字网络推广项目相结合,借助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服务方式,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丰富网上数字资源,建立知识分类和网上导航服务,依托“互联网+图书馆+网络+QQ+微信+移动+服务+创新”等平台开展服务创新[9]。

同时,随着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和完善,公共图书馆应着眼于移动服务的供给手段和方法,紧跟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拓宽并完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例如苏州工业园区的24小时智能图书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采用“刷脸”门禁,读者首次进入需借助市民卡,通过机器拍照后将人脸与卡绑定,之后只需“刷脸”就可进门,此外馆内还配备了人脸识别自动借还书机,让读者借还书也无需带卡。信息技术在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给读者利用图书馆服务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现代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的融合是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课题。

4 结语

对公共图书馆而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为了整合、优化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与群众需求保持一致,贴合读者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紧跟时代潮流,进一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增加国家软实力。总之,公共图书馆要认清未来发展走向,抓住重点问题,不断优化结构,不断完善服务,不断推动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进程,为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辽宁省供给文献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