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荒碱滩 再现敕勒川
—— 记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朴农生态有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8-11-16刘华彬
■ 文 / 本刊记者 刘华彬
金秋九月,晴空万里,和风送爽,我们来到了朴农生态有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将军尧镇金钱铺村,踏入合作社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向日葵、甘草、鱼塘、树林等,间或一片片长满草的荒地。“这里以前都是盐碱地,通过6年来的持续改造,现在大部分都脱碱了。”合作社理事长赵宁告诉记者,如今这里生产的鸡、猪、山羊、鸡蛋、谷子、葵花、麦子、黍等12种产品,全都通过了有机认证,“合作社的名字和品牌都叫‘朴农’,代表了我们的‘三农三朴’愿景:朴秀的农村,朴素的农业,朴实的农民。”
一、朴秀的农村,盐碱地变身米粮川
2012年,赵宁与周边村庄的260多户村民协商,将2000多亩盐碱地连片集中,成立了朴农生态有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那时的赵宁,从事别的产业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按照他的话说,对农业的情怀也开始绽放。站在合作社的地里,赵宁指着不远处的大青山,深情地说:“你看,背后那座山就是阴山,我们的脚下就是《敕勒歌》里的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时的情形多么让人陶醉啊!因此,哪怕用上一生的时光,我们也要让荒地变绿洲,再现敕勒川美景。”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朴农生态有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散养的鸡
土默特右旗位于内蒙古高原土默川平原,地处全球公认的黄金牧场纬度——北纬40°。黄河横贯旗境南缘,流经8个乡,是当地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但是,由于渠系设计不配套,黄河水常年漫灌,却只有进水没有排水,最终导致土地盐碱化,整个包头市黄灌区有百万亩盐碱废荒滩。中度以上盐碱地无法正常种植,单家独户又无力改造,所以只能成大片集中改造。为了保证改造效果,合作社采用了费力费钱的“土办法”:第一年,用机械将土地深翻,晒上一年,年底打上冬水(冬天蓄水);第二年,开春解冻后种上适宜生长的作物或草,用养殖的粪便发酵后进行施肥,没有什么收成;如此连续种两三年,地慢慢地缓过来了,开始有了一些收成。
也有部分盐碱地不需要改造,比如合作社的羊圈、猪圈、草场、鱼塘、配套设施用地,还有和林业科学院合作的120多亩苗圃。其他的地块,合作社一点一点地改造,陆续投入了1000多万元,目前还剩500来亩土地等待改造。如今,基地的生态越来越好,一个明显印证就是野生动物多起来了。“以前,基地的外围都有隔离的网子,由于打猎的人多了,都骑着摩托来,把网子都撞坏了。”赵宁说。
二、朴素的农业,12种产品通过有机认证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朴农生态有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改造盐碱地
合作社基地划分有种植区、养殖区、草场、林场及水塘,坚持种养一体化,将有机生态循环理念贯穿生产全过程。在种植方面,以饲料作物、小杂粮和中药材为主。种植的玉米、苜蓿,主要用于养殖饲喂。小杂粮有谷子、糜子、黍、高粱等,中草药则有枸杞、黄芪、甘草。种植这些产品,都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除草则采用人工除草和动物采食方式。
合作社养了1000头猪(半散养、半饲养),1000只山羊,1万只鸡。同时,利用低洼地,建成散养鱼、鸭、鹅、鸳鸯等的水塘。养殖区产生的粪便,通过化粪池发酵后,经由引导渠还田肥地、改良土壤。合作社养殖的动物,尽量采取牧养,不使用药物。比如鸡、羊等,全部实行牧养,除了饲喂玉米等粮食,大量采食虫、草。为了净化鸡瘟等疫病,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合作社在地里设置了移动鸡舍,隔一段时间就将鸡群转移到另一个场地。散养保证了鸡蛋的品质,但也带来了一些烦恼,比如鸡蛋的收集。赵宁说,工人在散养场各处设置了蛋窝,但部分鸡自己找隐蔽的地方下蛋,很难及时找到,经常会发现一大堆蛋烂在某个地方,还有喜鹊会偷吃鸡蛋,让人防不胜防;有时也有额外的惊喜,母鸡从它偷下蛋的地方领着一群小鸡回来了。
朴秀的农村、朴素的农业,产出的产品品质自然过硬。从2013年合作社生产的鸡蛋、鸡获得有机认证起,如今已有12种产品通过了有机产品认证。产品销售价格也高于普通产品,比如鸡蛋出场价为2元/枚,活鸡出场价为120元/只,主要供应当地有机产品直销店,也有一些经销商的订单。由于没有精力去拓展销售,合作社坚持以销定产,从2017年开始盈利,并且逐年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除了多样化的种植养殖,赵宁告诉记者,随着生态的日益恢复,合作社下一步准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包括采摘、钓鱼、打猎等,向田园综合体发展。这些还需要进一步的投入,把方方面面都搞上去才行。
三、朴实的农民,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合作社的成员,都是土地入社的农户。这些土地原来大部分都是盐碱地,没有什么收成,流转给合作社后,合作社给予成员保底收益,等以后效益好了再实行分红。入社的土地分3个等级,前5年每年每亩分别支付保底收益100元、200元、300元,5年后再逐步增加。成员们还可以到基地务工,由于采用有机种养方式,合作社每年需要大量的各种用工,工人最低收入达80元/天(女工)。
“成员们把盐碱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都有保底收益,自然是非常乐意。由于盐碱地的改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投资,成员们不愿意冒这个风险,基本上没有现金出资的,所以改良的资金都是由我自己筹措,目前政府方面也没有资金支持。”赵宁告诉记者。
除了促进成员增收,合作社还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循环种养5000余亩。在扶贫方面,合作社也采取了实实在在的举措。2016年,合作社免费提供1000多只鸡苗给贫困户,帮助贫困户按照合作社的标准进行散养,合作社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鸡蛋和活鸡。2017年,合作社免费发放了3000多只鸡苗,带动了不少贫困户产业致富。
如今,合作社年产值近1000万元,先后获得“包头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基地”“内蒙古名牌产品”“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等荣誉。2016年,合作社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分别挂牌。
谈及对未来的憧憬,赵宁向记者描绘了合作社的美好愿景。他说,十几二十年后,这片土地将变得非常肥沃了,成员们最终将会自愿入股共担风险,集约更多的土地,发展现代农业。那个时候,这里会再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风光,朴实的农民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采取生态循环的种养方式,彻底摒弃化肥、农药,地里种出来的东西和喂养的动物都是有机产品,在市场上能卖上好的价格,靠自己的双手过上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