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遥感卫星建设—从需求出发
——第五届国产遥感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会召开

2018-11-16郭晗

卫星应用 2018年10期
关键词:气象观测海洋

近年来,国产遥感卫星家族不断添员添丁,仅2018年就有高景一号03和04星,高分一号02、03和04星,海洋一号C卫星等多颗遥感卫星接连升空。已经形成了气象、海洋、高分、资源、环境等对地遥感观测卫星系列,商业遥感卫星系列也发展迅速。天上众“星”云集,但就遥感卫星应用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8年9月19日,第五届国产遥感卫星应用学术交流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旨在交流2015年以来发射成功的新的遥感卫星和新的应用成果、新的应用技术方法。

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赵文津、姜景山和艾长春研究员分别致辞。致辞中指出,国产遥感卫星建设近几年取得了很大发展,卫星类型不断增加、分辨率不断提高、探测水平不断提升。在肯定国产遥感卫星应用取得的成绩的同时,强调遥感卫星建设要落在应用上,要从需求出发着眼于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才能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希望有关方面积极研究数据开放,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国产遥感卫星应用发展,助推航天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卫星以其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全的优势,成为有效掌握海洋环境信息的高新技术手段,是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进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中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做了题为《我国海洋卫星及其应用进展》的报告,系统介绍了我国海洋卫星发展现状、海洋卫星典型应用、海洋卫星后续发展等。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多星组网的卫星观测体系,发展新型遥感载荷,提高多要素、高精度、全覆盖的全球海洋综合空间观测能力,丰富海洋卫星产品体系,提高数据定量化水平。随着后续海洋卫星的发展,将形成完整的海洋卫星遥感观测体系,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的能力将显著增强。

风云气象卫星作为全球对地观测气象卫星的重要成员,目前有8颗在轨运行,每个卫星都获得了大量遥感数据。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占比最大的灾种,遥感技术可提供大范围、高时效、直观精确的各类产品,为气象监测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陈林博士做了题为《风云卫星及其发展》的报告,介绍了风云气象卫星建设的最新进展和在天气监测、气候观测、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定量观测和辐射传输计算是在定量应用的两个难题。应世界气象组织请求,增加了风云三号E星晨昏轨道卫星,弥补了目前上下午卫星对预报模式中的缺憾,完善和丰富了我国现有的现代气象业务观测体系。

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隋正伟博士做了题为《中国遥感卫星应用和服务模式》的报告,介绍了我国遥感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遥感卫星应用的模式。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土资源勘察、耕地保护、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美丽中国建设等工作都需要常态化应用大量遥感数据,遥感大数据隐含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和商业价值。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周一鸣主任做了题为《空间对地观测系统与应用最新发展》的报告,对空间对地观测系统与技术发展、应用的发展等情况做了系统阐述。报告指出空间对地观测体系已经开始走进发展新阶段,系统规模和能力稳步发展,应用越来越“精致”,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服务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在应用过程中衍生出的需求变化和精致化应用等新需求已成为未来新一代空间对地观测系统转型发展、技术创新和主导推动力量。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航天技术不断进步,对卫星遥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卫星遥感产品。众多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筹划利用商业遥感项目进入到遥感卫星领域,高景一号、珠海一号等多颗由商业遥感卫星公司运营的商业遥感卫星发展势头良好。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丽萍和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志宇分别介绍了高景卫星在国内外市场的应用情况和珠海一号遥感卫星星座及高光谱卫星大数据服务模式。商业遥感卫星的发展,为航天强国梦想注入了民企的力量。

本次会议共有21位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做了报告和发言,围绕国产遥感卫星的应用进行了研讨,内容涵盖了农业遥感监测、海洋、气象、减灾、地下煤层自燃调查监测等领域。

本次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遥感组、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承办。

▲ 与会代表合影

猜你喜欢

气象观测海洋
气象树
国外智能化对地观测卫星发展研究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大国气象
爱的海洋
2018年18个值得观测的营销趋势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可观测宇宙
胸中藏气象 笔底挹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