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激活绿色发展新能量
2018-11-16文叶飞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文叶飞
隆冬时节,位于湘黔边区省际经济协作前沿地带的“国家级循环工业经济示范园区”——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生机勃勃,一个个工地同步在建,一座绿色化、生态化、产业化生态文明工业新城拔地而起,430多家开业企业推动其经济总量正在向千亿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迈进……
作为铜仁市改革开放“桥头堡”,大龙经济开发区正在发生着美丽变迁,见证着铜仁的巨变。
从“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最深的武陵山区腹地“传统农业地区”到“武陵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首批智慧型城市示范试点区,40年来,铜仁市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有序,谱写着新时代改革发展新篇章。
打好生态牌 趟出绿色路
站在思南县白鹭湖湿地公园乌江岸边,江水清澈、游鱼可见,而这样的生态美景在铜仁市乌江流域的思南、德江、石阡、沿河每天都在呈现。
近年来,铜仁市为保一江清水流入长江,拆除境内乌江流域的全部养鱼网箱。全市加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支持上岸渔民参与绿色发展,广吃“生态饭”。上岸渔民利用生态补偿款,拓宽绿色富裕新路。如今,乌江沿岸已培育起生态茶、生态畜牧、优质蔬果菌和中药材等多元产业,并形成乌江特色经济产业布局。
遵循贵州省委对铜仁市作出“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多年来,铜仁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印发实施了一系列的规划和方案。成功申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多赢。
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1.5%以上,森林面积达1661万亩,森林蓄积达5907万立方米,良好的生态已成为铜仁最响亮的品牌和最突出的优势。
走生态产业化之路,推进“千企改造工程”,改造项目205个,完成投资89.21亿元。
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建成中药材76.3万亩、油茶85.4万亩、果园75.3万亩,生产食用菌2.12亿棒,蔬菜播种面积达205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由2013年43 : 57调整为2017年的36 : 64。
围绕好山、好水、好生态,铜仁的生态产业正蓬勃兴起……
到了石阡,就到了茶的海洋。大小茶园,漫山遍野,举目皆碧。目前,石阡有茶园40多万亩,居贵州第二位,全县60%的人收入与茶产业直接关联。
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铜仁市决定用5年时间,进一步延长茶产业链条,提升茶产品附加值,提高茶产业效益,努力把铜仁打造成为国际抹茶文化中心和交易中心。
目前,全市茶园189万亩,茶叶产业涉及115个乡镇,带动农户23.2万户从事茶叶生产,带动茶农户均增收1.42万元。生态茶叶作为铜仁六大主导产业的首选,铜仁市正在加快培育其成为百亿元级支柱产业。
构建武陵山绿色旅游核心区
2018年7月2日,梵净山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第13处世界自然遗产。
2018年10月29日,武陵仙境——梵净山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坐落在梵净山麓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是江口土家族文化、习俗保存得最为完整的村落,被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浓郁,美食很有特色。”重庆自驾游游客王梅表示不虚此行。
铜仁市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人民生活极大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健康有序,谱写着新时代改革新篇章。图为铜仁城市风貌。(贵州图片库供图)
在云舍有近30家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达到300多人。2014年以来,每年每一家农家乐旅游收入平均都有10多万元。
近年来,碧江区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灯塔街道马岩村百花渡景区花卉主题公园千亩花海、滑石乡豹子营村500余亩金菊基地、川硐街道板栗园村组“飞岩秘境”乡村旅游示范点等,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捧上“旅游碗”,大多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致富梦。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让旅游成为铜仁发展的必然选项。铜仁不断做大做强梵净山旅游龙头,挖掘温泉、溶洞等特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市城乡处处是景。
截至目前,全市有乡村旅游经营户3000余户,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人,20余万贫困群众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获益。
2017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6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435亿元。
目前,铜仁市先后形成了以梵净山、佛顶山为代表的山地观光旅游产品。除有江口寨沙为代表的乡村休闲体验旅游产品外,还有以石阡、思南温泉为代表的温泉养生旅游产品,锦江、乌江山峡为代表的水上旅游产品,万山矿山公园、思南石林等为代表的科普旅游产品,苗王城、大明边城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江口鱼良溪农业公园、德江陶源水乡为代表的园区景区化产品等。万山对汞矿遗址进行整体连片开发,打造朱砂古镇,被列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为贵州最具活力的旅游热点之一。
当前,铜仁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体制改革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市、旅游脱贫攻坚试验区、国际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正在全力打造全域旅游。
打好武陵山区脱贫攻坚战
11月,走进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德江县桶井乡玉竹山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水果飘香。
曾经的玉竹山,荒山秃岭,“石窝窝,荒坡坡,望着乌江缺水喝”。2016年,桶井乡探索石漠化综合治理路径,成立德江瑞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对玉竹山2000多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重点打造高标准湘柚、雪橙等精品水果,栽培金丝皇菊2000亩。以短养长,山上种果树,林下种皇菊,地下种红薯,空中养山鸡,把有限的土地有效盘活,实现一地多用。
如今的玉竹山,三月有刺莓,五月有杨梅,六月有蜜桃,七月有猕猴桃,八月有葡萄,到了九、十月,满山遍野金丝皇菊竞相开放,与柚子、柑橘交相映衬,美不胜收。
在松桃、德江、沿河、印江、玉屏、石阡等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实地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作为扶贫产业的中药材产业,百姓认同度越来越高,发展态势越来越喜人。
在算好产业发展各环节“投入”“产出”两笔账,当地各级党委、政府对进一步解决好“怎么投”“怎么筹”“怎么引”等问题上,措施越来越务实,产业发展机制越来越向好。
眼下的铜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蹄疾步稳,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创业创新热潮迸发泉涌。
铜仁市是武陵山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实施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把西边5个县和松桃苗族自治县“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分批搬迁到交通便捷、企业众多、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广的碧江区、万山区、铜仁高新区、大龙经济开发区,在改变贫困群众生存环境、释放西边县份人口红利的同时,做大了主城区,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
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铜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想尽办法多形式化解搬迁群众的乡愁,以多种形式增加邻里之间的感情联结。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让辞别故园的乡亲们逐渐习惯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