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历程及创新探析
——以《奔跑吧》为例

2018-11-16张心童

海外文摘·艺术 2018年15期
关键词:名牌本土化真人秀

张心童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 210046)

1 海外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定义

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划,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本文所说的“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本土化”指的是,国外版权的综艺节目被引进中国之后,中国节目制作负责团队,结合中国的文化特色,对节目进行修整和创新,符合中国观众审美,使其当地化。

2 《奔跑吧》本土化的重要性

《奔跑吧》开播六季同期收视率对比图(如图1)。

根据同期收视率对比折线图,可以看出第二季之后,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第六季整体播出呈逐渐下降趋势,缺少了韩国成熟模式的支持,加上本土化的程度不足,使得《奔跑吧》的节目缺少独一无二性,不可替代性低下,渐渐被其他新兴综艺节目取代,致《奔跑吧》收视率下降。

照搬海外综艺节目内容,缺乏与国内观众的情感共鸣,就仅靠新鲜感维持收视率是薄弱的。《奔跑吧》的收视率高开低走,观众一开始被大型户外竞技的活动模式吸引,又因追捧韩国综艺节目,熟悉《Running Man》,所以《奔跑吧兄弟》第一季大获成功,并且在国内掀起了“撕名牌”热,“撕名牌”的游戏成了各种班级活动、同学朋友集体活动的热门活动。然而,随着“撕名牌”在《奔跑吧》中的出现频率频繁,且没有其他易模仿、易操作、带动情绪的游戏出现,对《奔跑吧》的关注度随着“撕名牌”热的下降而下降。另外,在《奔跑吧》掀起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热潮的同时,《极限挑战》、《挑战者联盟》、《二十四小时》等类似户外竞技真人秀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开播,节目的同质化和集中播放容易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由此可以看出,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本土化的实现是十分重要的。

3 《奔跑吧》本土化的历程

3.1 制作从合作到独立

《奔跑吧》原名《奔跑吧兄弟》,第一季由浙江卫视和韩国SBS联合合作,第二、三、四季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制作。第五季起更名为《奔跑吧》,由浙江卫视节目中心独立制作。《奔跑吧》从一开始和韩国合作推出,到后来的独立制作,中国在《奔跑吧》节目制作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加强,能够在节目中融入更多中华元素,这是从海外引进模式综艺节目本土化的前提。

图1 《奔跑吧》六季同期收视率对比图

3.2 选景从国外到国内

《奔跑吧》在第一季中,在韩国取景的集数占了一半,在制作独立之后,在选景方面以国内为主,根据各地的民俗风情打造不同主题,将不同地区的特点与节目游戏环节相融合。六季《奔跑吧》选景地点跨越浙江省、甘肃省、湖北省、四川省、广东省、河南省等中国13个省份,上海、北京、重庆3个直辖市,以及韩国、美国、澳大利亚、捷克、奥地利5个国家。在第一季第1期的《白蛇传说》中,此期是以雷峰塔的传说为基点,将传说融入节目环节,第一季第7期的《穿越世纪的爱恋》,此期加入银行老板、舞女、车夫等老上海元素,使得老上海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3.3 游戏从模仿到创新

《奔跑吧兄弟》一开始采用“五五开”的策略,一半采用原版的经典游戏,如撕名牌,另一半采用原创自制的游戏,《奔跑吧》在后来,逐渐减少了“撕名牌”的环节,名牌渐渐只作为嘉宾姓名的标签,在《奔跑吧》第二季中,甚至完全取消“撕名牌”这一环节,游戏情节更在注重对成员文化能力上的挑战,如英语演讲、在面试中的应变能力,《奔跑吧》成员中竞技的不再仅仅是体力、速度、勇气,而更多的是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竞技,赋予了《奔跑吧》新内涵。

4 《奔跑吧》本土化程度不足表现

4.1 本土化形式表面

节目内容与选景地点民俗民情的融入浮于表面,只是单纯地从服饰上进行贴合,有的为了获得很大的综艺效果,甚至让一些传统文化低俗化,又或者主题与选景地点无关,出现脱节的情况。比如《奔跑吧兄弟》第二季第七期在广州拍摄的,这期主题是《拯救巨婴大作战》,契合了“六一儿童节”的主题,但没有注意和拍摄地的融入,只是单纯地借助广州的场地拍摄了一期与广州无关的节目,另外,这期单纯地用巨婴的服饰博得观众眼球,与“六一儿童节”的结合只留于服饰表面,孩子们单纯的欢乐并未体现。相比于同类型斗智斗勇的大型户外竞技节目——《极限挑战》,《奔跑吧》流于表面的民俗民情、与选景地脱节的现象,既没有起到节目应有的教化作用,也没有起到对当地文化的传播推进作用。对于观众而言,这样的《奔跑吧》只是自己无事可做的时候消遣,对自己的日常没有冲击力和教化性,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可替代品。

4.2 缺乏专属标签游戏

除了保留《Running Man》原有节目特色的游戏——火爆一时的“指压板”和“撕名牌”游戏之外,《奔跑吧》缺乏其专属标签的游戏形式,一味效仿韩国综艺“撕名牌+其他游戏”的游戏组合形式,是不明智的,《奔跑吧》需要有一个专属《奔跑吧》的亲民性高,可以被大众实践的游戏是不容忽视的。然而,《奔跑吧》现在的游戏有的限于当时的环境场地,比如坡度奔跑、泥泞中摆pose;有的限于道具,比如水上跳跳机、闯关关卡设置;有的限于服装,比如穿着道具服装对对碰……这些游戏对活动场地、活动道具、活动服饰要求高,不利于人们日常推广,在人们平时生活中,这些游戏费时费力,更主要的是,不易开展,不如“撕名牌”可操作性强,因此,《奔跑吧》目前如何“指压板”和“撕名牌”之外的游戏,具有的亲民性低,不能成为其专属标签游戏。

5 《奔跑吧》本土化程度不足原因分析

韩国《Running Man》于2010年开播,目前为止已播出351集,《Running Man》的兴久不衰必有其生存之道,比较分析韩国和中国的情况,利于中国《奔跑吧》的转型和成熟。

5.1 外部竞争有限

韩国综艺节目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有放送公社(KBS)、文化放送株式公社(MBC)和SBS株式公社(SBS)三大无线电视台,综艺节目种类多、数量大,节目随时可能被取消的压力促使节目制作团队不断进行内容创新。而在中国,真人秀综艺节目于2003起才逐渐兴起,类似的大型户外竞技综艺节目数量不多,且韩国《Running Man》已为中国《奔跑吧兄弟》综艺节目的推出积累了一定的观众,《奔跑吧》的推出与其他综艺节目的竞争压力相比于韩国较小。

5.2 内部动机缺乏

在娱乐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韩国,流水线式的生产,艺人数量大,韩国民众普遍认为艺人只有公司包装的光鲜外表,没有强劲的实力,基于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文化,韩国艺人愿意在综艺节目中丢弃“偶像包袱”来加强综艺感,让观众对节目产生持续地兴趣。而在中国,明星“靠脸吃饭”,节目通过邀请不同的明星嘉宾参与节目,利用明星的粉丝率提高本身的收视率,对艺人本身的素质和综艺感需求不足,节目往往更重视嘉宾的选择,而忽视对节目质量的提高,使得节目制作流于表面,缺乏内部创新动机。

6 《奔跑吧》本土化路径创新探究

6.1 后期制作本土化

后期制作风格是综艺节目看点之一,增加了综艺节目的独特性。节目制作建议要求在真实展现包括嘉宾、导演、工作人员等节目参与者的情况在内的各种情景,多机位、多角度的拍摄还原真实状况的同时,增加对当地的机位拍摄,使焦点不再单纯地聚焦于人物,比如,广受好评的《中餐厅》和《亲爱的客栈》的后期制作,《中餐厅》的后期制作擅于结合拍摄地点元素,比如,第一季结合所在的海边元素,唯美又不失调皮,第二季结合科尔马雕塑元素,浪漫又不失情趣,后期制作是《中餐厅》这档综艺节目的一大特色。在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栈》中,节目组动用多个机位拍摄,通过后期精心制作,记录了泸沽湖当地的美景,观众在看明星们经营客栈的同时,也深深被当地美景吸引,很多观众慕名而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6.2 节目道具本土化

《奔跑吧》的场地取景可以不局限于国内,但在国外拍摄的时候,更要节目道具的本土化。物品可以承载一个民族的文化,在拍摄国外特辑的时候,游戏环节可以更加注重使用中国特色的节目道具,游戏情节也可以更加注重对中华文化的推广,比如使用有中国特色民族标记的滑雪板、服装更加注重中国丝绸元素,可以邀请外国友人一起画脸谱、编织中国结等中华非遗技艺的制作当中,在节目进行的同时,推广了中国文化,增加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力,进一步增强了中国文化,也使得节目道具成为《奔跑吧》综艺节目的一大特色。

6.3 节目嘉宾本土化

《奔跑吧》的节目嘉宾邀请,纯粹按照嘉宾的人气和最近火爆的综艺、电视剧、电影选择的,这样的选择标准不利于推动整个娱乐界的良性发展,也容易使观众对嘉宾的频繁出现感觉到审美疲劳。节目嘉宾的本土化,可以根据节目的拍摄和艺人们的家乡想匹配,比如,拍摄地在苏州,苏州是韩雪的家乡,可以邀请韩雪为这期的节目嘉宾,这样的嘉宾选择,给节目带来另一种当地人的角度和感觉,会增加节目效果的代入感。

7 结语

海外真人秀综艺节目在引进和推广的过程中,本地化的实现是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本地化的实现,一方面增加了节目特色和节目与观众之间的情感共鸣,保持节目独一无二性的同时,维持节目收视率。本地化的实现,另一方面也推动中国国内的民族文化的发掘和传播、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名牌本土化真人秀
设计我的姓名牌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调查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真人秀”满足了谁
“撕名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