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应付账款保理融资研究
2018-11-15陈军来
陈军来
【摘要】国内各大银行开展了保理融资业务,这种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就应运而生—保理。目前在国内,保理作为一项新兴的业务正在逐渐被广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且被广大企业采用。本文将就应收应付款的保理融资业务进行深入研究及探讨,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应收应付 保理融资 研究
应收应付账款融资,就是指企业在贸易业务过程中发生赊销、赊购业务,进而通过产生的应收、应付账款作为基础进行融资。“现金为王”的时代,资金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现金流管理水平,显得十分必要,许多案例表明,企业对于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其未来的走势。但是,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其抵押物、质押物可能达不到保理商的要求,从而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有时因为资金周转的不畅时,也难以得到保理商的资金支持,有可能影响正常的运营,甚至产生财务风险。而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的保理融资业务,是针对于那些经营发展前景好,却暂时达不到贷款要求的中小企业设立的融资方式,可一解其资金需求方面的燃眉之急。
一、应收及应付账款保理融资
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拥有的商业地位各有不同,有些具有较强商业优势的企业,基本可以通过现金购销方式进行经营活动,不占用流动资金,但也有些企业,销售货物时通常需要给予客户一定的账期进行赊销,形成应收账款,而采购货物时尽可能的取得供应商的账期进行赊购,形成应付账款,所以,应收应付款管理成为这类企业资金管理的核心工作。
(一)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概述
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指的是,赊销业务中的卖方将通过真实赊销业务发生的应收账款,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转让给保理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后者提供给卖方一定的流动资金支持。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实质上就是借款人其将应收账款打折以后出售给保理商。在应收账款保理融资过程中,保理商一般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等服务。应收账款保理的优势在于可以盘活存量应收账款这项资产,获得取生产经营中所急需的流动资金支持、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树立企业较好的业界形象。
(二)应付账款保理融资概述
应付账款保理融资是指,在赊购业务中的买方以书面确认基础交易及所产生的应付账款且双方并无争义的前提下,并保证按买卖合同或订单付款的情况下,赊购业务中的卖方将形成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形成反向保理融资行为。其本质就是以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对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其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的债权做融资以及账务管理。买方因其供应商之间的应付账款很多,与保理商合作,将上游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保理商。对核心企业来说一方面延长可应付账款账期,减少现金支出,增加了流动性,提高了短期偿债能力,另一方面账期不变的基础上,可享受供应商的账期商业折扣,冲减财务费用,提高了盈利能力。
二、应收应付账款保理融资应注意的问题及策略
(一)应收应付款保理融资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收款与应付款的保理融资其原理是基本相同的,都是通过真实的购销业务而形成的应收款或是将应付款其打一定的折扣出售给保理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保理商向债务人催收,或是为其提供坏账担保,是一种资产出售行为。应收应付账款保理融资业务的推出,对于一些因应收账款或是应付账款的原因无法及时获取相应的流动资金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然而,随着保理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开展时间较短,保理业务的开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保理业务原于19世纪的北美和欧洲,我国于1994年由中国银行开始此项业务。随后,交行、光大行、工商行等先后开始该项业务。由于开展的时间较短,国内有许多保理商对于该业务还不是十分熟悉,缺乏相关的操作经验,同时与之配套的法律也不是非常健全。同时,由于一些银行担心此类业务存在金融风险,也很少向融资人推荐该类业务,从而使得不少急需资金的贷款人并不完全清楚保理融资为何物。这样一来,作为保理商的银行不情愿开展这项业务,而需要流动资金支持的企业又不知晓保理融资,从而造成目前国内保理融资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2.社会信用体系尚需进一步地完善。应收应付账款的保理融资业务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在于商品或是服务的购销双方产生了真实的业务,并对于赊销或是赊购向保理商进行融资。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欠款的一方有真实的偿还能力对于保理标的物进行偿付。如果上述两项原因有一项虚假,那么整个保理融资业务最终变成了保理商来承担风险,久而久之将没有保理商愿意从事该项业务。上述问题的产生,同国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有着极大的关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有了一定的改观,这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客观地讲,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尚需进一步地完善,仍旧是制约国内保理业務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保理业务若想真正的得以生存并最后发展,成为一些企业流动资金的加油站,取决于保理商对于购销双方信用风险控制。因为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未完全建立,保理商同企业信用有关的信息资料难以真实、迅速的取得,对于银行来说,其不能对融资客户以外的其他企业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可见,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如果不能完全达到保理融资的业务要求,对于应收应付账款的融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解决应收应付款保理融资问题的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保理融资业务范围。国内保理商应该本着为客户提供服务,本着服务于实体经济为主导思想,加大对于应收应付账款保理融资业务的响应力度,积极主动地为一些确实有保理要求的核心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传统观念,造就了保理融资业务不是十分熟悉的客观现实,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办专场培训、上门讲解等方式,让企业了解该项业务,并在有需求时能够充分运用。这样一来,从借贷两方面齐动手,相信会对保理融资业务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金融领域无时不刻都不能放松对于风险的控制,而从我国一些金融体系出现的案例来看,社会信用体系相对缺失是造成保理商遭遇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保理融资来说,其对于社会信用的建设要求是较高的。这是因为,保理业务的产生,是基于企业间的信用,企业间的信用又可以延伸到整个中国社会的信用体系建立与完善。因而,应该加速国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是目前保理业务健康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保理业务的开展中,特别是无追索权保理业务中,如果保理商丧失了追索的权利,是要承担较大的风险的。这样一来,保理商在开展该项业务前,就要求能够较为方便、快捷建立资信调查网络,从而对于客户以及其相关的业务方的信用风险有着一个较强的把控。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间的贸易往来愈发的频繁,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为了维持与买方的长久合作关系,销售方大多会采取赊销的方式进行对外销售,导致企业在其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资金短缺及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其对外开展融资,以补充资金缺口。对于一些企业因为抵押物不足等原因造成融资困难,企业就很可能面临由于赊销业务而遭受到的资金紧张等问题。为了满足企业应收账款资产盘活资金,解决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类金融机构因开拓创新,除了传统信贷业务外,还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核心企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国内的诚信体系建设,减少保理商风险顾虑,才能有保证使得以核心企业为主体、应收应付账款为对象的保理业务在国内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庆民.积极推进中国保理业务发展,服务实体经济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第44届年会上讲话[N].证券日报,2012-06-06(A02).
[2]张晓建.应收账款保理融资业务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