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
2018-11-15王振春
【摘要】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推行的一项重要的税务新政,将以往企业经营中收取的营业税改成了增值税,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税务负担,对企业来说更加公平。现阶段,营改增政策在建筑施工领域也逐渐深入推进,为这个领域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与问题,主要体现在建筑企业的税务问题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了营改增的基本理论,同时针对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分析了营改增政策施行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筹划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以期引导建筑施工企业解决问题,得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营改增 重复纳税 抵扣比例
营改增政策是国家税务部门结合我国企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推行出的一项减少企业负担的新税务政策。国家推行此项税务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杜绝重复征税,为企业减负增效,从而对国家经济起到推动作用。企业如果想长足有效地发展,就要做到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根据营改增政策来确定新的税务筹划方针,发挥在新税务政策下的优势,不断优化发展。
一、营改增基本概述
在营改增政策推行之前,营业税全部属于企业的计税基数,征收的税额相对较大,企业税务负担较大;而在营改增政策推行之后,企业只需要对产品的增值部分纳税,使自己进行生产和服务的环节更加科学,也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有动力。简而言之,就是将营业税改为了增值税。营改增政策从试点开始,已经进行了5年有余,并且在各行各业试用,是一项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调整的税务政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的影响
(一)减少重复征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社会分工不断地细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在税务征收中出现重复,给后加工的企业带来极大负担的问题。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很好地改善了这一点,其是面向流转环节中的增值额来进行展开的,只对企业进行加工和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避免了重复进行征税的问题。体现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征税上,负担也相应得到降低。
(二)增加筹划空间
在营改增政策深入展开之后,国家税务机关还出台了其他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税务筹划上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纳税人身份选择的时候,也同样需要谨慎,这个问题直接牵扯到税费的缴纳数额。除此之外,跟税务筹划联系紧密的因素还有经营方式、采购模式与组织结构等[1]。
(三)部分成本支出难抵扣
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成本压缩,在工程材料的采购中往往会选择个体经营户来进行材料供应,甚至还会采取现金交易,这种不太注重形式的交易可能会致使企业无法拿到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一些本来可以抵扣掉的税额,没有办法进行抵扣,而且就算是一些规模比较大比较正规的供应商,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提供不了可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这种并不应该出现的情况会造成额外的纳税成本。
(四)可抵扣比例较低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人工成本支出占据着建筑成本的很大比例,但根据我国现行的税法来看,建筑施工项目里的人工成本支出并不能作为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依据。虽然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对工程进行劳务分包,以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来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但这样只是在企业间形成了一种行业之间税务负担的转嫁,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税负的降低。若是想要利用好营改增政策,真正实现减税的效果,就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税务抵扣制度。综合现行的税法来看,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资本密集型企业可抵扣的项目要少很多,因此税务负担也就更重。在现今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并没在行业上下游环节来进行有效的扩展,仍然主要在建筑业务,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可折扣的比例相较于其他企业来说要偏低。
(五)现有资产无法抵扣
建筑施工企业的前期投入很大,固定资产的购置在其中占据了很大的投入比例,而且这种大型设备一般使用年限比较长,企业在营改增政策施行之前购置的设备没有办法补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建筑施工企业不能按照增值税的标准来进行抵扣,税负也不能减少。
(六)财务管理不能及时跟进
营改增政策可以很好地起到减轻税务负担的作用,这种减负不仅是通过外部大环境受到影响的,跟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也息息相关。营改增政策全面施行以后,生产链一环扣一环,前面的环节税务负担减小,企业采购的成本将会降低,固定资产拿到专票后也能抵扣,这种计税方式的变化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税务政策改革之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从含税的收入变成了不含税收入,在计税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增值税并不反映在企业的利润表中,这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分析核算与管理。营改增政策的全面施行于2016年,许多建筑施工企业所聘用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这个新政推行过程中,没有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转型,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在企业的税务筹划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大[2]。
三、营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筹划对策
(一)读懂政策,巧用文件
在营改增这项新政策出台以来,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稳健发展,应该及时对政策进行解析并适应。对于新政策里并不明朗的问题,更应该进行深入的剖析,一个非常紧要的问题是新老项目如何进行判定,营改增政策中对此类问题的规定并不是非常的明确,需要在不断发展中出台相关政策来进行完善。因此,在对现有的新税务政策进行学习的同时,还应该对之后颁发的政策进行学习,做好按照新政策来对企业内部税务筹划进行调整的准备,最大可能地运用税务政策中的新优惠来积极地进行税务筹划,减轻税负,规避税务风险。
(二)提升公司销项税和进項税管理水平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首先应该规范合同的管理模式,发票与合同中所使用的企业名称应该是一致的,从源头避免税务抵扣中所出现的问题。此外,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原料采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资质,确保该供货商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尽量避免选用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发票与合同的管理工作,为对企业收取的进项税额进行有效抵扣打好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集团公司作为一种组织比较复杂的经济实体,可能会出现有些子公司的进项税抵扣额用不完而有些子公司的进项税抵扣额不够用的情况。若建筑施工企业将子公司改变为没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分公司,进项税的抵扣额就可以均匀地进行使用,汇总之后再来进行税额的核缴,可以充分地利用抵扣税额,从整个企业层面上来有效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
(三)加强财税人员培训与建立公司税收管理体系
为适应营改增新税务政策,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注重财税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提高用人的准入门槛,同时不断地对财税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以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技能水平。
建立一个科学系统的税收管理模式与体系,是建筑施工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建筑施工企业在营改增政策推进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根据新政策不断地对现行的税收管理体系来进行调整,使税收管理体系在减轻本公司税务负担中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展现出了其本身的两面性。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税务统筹来说,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要注重对营改增新税务政策的剖析,加强企业内部的税务筹划。营改增对财务核算管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要重视财务税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完善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明平洋.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后增值税筹划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7(14):127-128.
[2]张扬.营改增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税收筹划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6):20+19.
作者简介:王振春(1984-),男,湖北汉川人,会计师,本科,从事财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