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雷锋的“心理问题”谈新一代大学生精神信仰建设

2018-11-15母顺碧张爱华田世昌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大学生建设

母顺碧 张爱华 田世昌

【摘要】精神信仰是人类精神的安顿之所,它能够引领思想和行为朝着确定的方向发展。本文从大学生精神信仰危机的现实状况,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等,从精神信仰的概念出发,剖析大学生建立精神信仰的重要性,并提出大学生精神信仰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精神信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26-01

面对新一代的大学生,自己常常被他们的一些言论惊得突然“失语”。一次,我在课堂上把雷锋作为“精神领袖”向学生标榜时,一位学生问我:“老师,雷锋是不是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人都是自私的,他的心里为什么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我哑然失语,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的问题。我相信:不少老师也像我一样,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已然发觉该是到了谈大学生“精神信仰”建设的重要时刻了。

一、信仰与精神信仰的概念

天津师范大学李幼穗教授从心理学角度认为,信仰是指人们对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循 [1]。东北师范大学马列部教授胡海波认为,真正的信仰存在于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形式及其觉解之中。[2]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心理学博士宋兴川认为,精神信仰屬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世界范畴,是人类精神为逃避无限和永恒的压迫,为克服自身在宇宙中的漂泊无依和孤寂之感,摆脱虚无和绝望,而构筑的“精神家园”,藉以获得生命的确定和归宿的产物。[3]

二、精神信仰建设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性及作用

(一)精神信仰建设是大学生找到生命个体意义的重要体现

人类在远古时代,较多依赖于物质世界而生存,而当人类物质充裕后,精神世界的需求加剧了,大学生可以称得上是“衣食无忧”一族,他们可以自由的追求生命意义和价值,但是走入社会,他们必须面对残酷的竞争和社会现实,因此,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不可控感”,于是需要“精神信仰”来慰藉他们的恐惧、孤独和无助,以保证他们“出发”进入社会时,能量满满。

(二)精神信仰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辨识对错,找到发展方向

大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都有很大的可塑性,但社会转型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认知体系,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冲击和撼动是巨大的,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他们原有的认知体系不起作用了,他们极度慌乱、精神处于漂泊无依和孤寂无奈的境况中,若能及时引导他们重新获得精神上的安定,对未来充满信心,找到可以努力和奋斗的方向,对发挥大学生“潜能”是非常重要的。

(三)精神信仰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凝聚力量,散发光芒

精神信仰是人们对一定文化的信奉、遵循、坚持、坚守的稳定状态,它如果形成合力,新一代社会生力军迸发出的激情、爆发力和“战斗力”可想而知,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信仰力量凝聚在一起,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大学生精神信仰建设的路径

(一)找好发力点,寻回初心

高中时,理想明确,就是考大学,那么上了大学,他们的理想又在哪里呢?当一个人既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又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时,就很容易迷茫、迷失,甚至误入“迷途”,忘掉自己的“初心”,因此,引导他们寻找“初心”,积蓄力量,开始新的征程,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引发情感触动,点燃激情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方激情或柔情的沃土,激情可能源于儿时的憧憬、少时的萌动、爱慕的对象;柔情可能源于温情的画面、纯净的眼神、洁净的心域亦或是逝者的遗愿等;关键是看教师如何触动那根敏感的“情弦”,拨动并引导它让其发挥正能量,并持续点燃,加油升温,直至燃烧恒定自控、运行良好安全。

(三)找到学习与生活中承载其精神信仰的载体

“精神信仰”没有找到载体,和“空话”无异,无法回归现实,因此,大学生需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兴趣、特长,树立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小目标,获取成就感,持续的、稳定的刺激自己内心的需求,激发学习热情,找到个体存在的意义,从而形成具有正向、稳定和具有合力的“精神信仰”。如:体育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夏令营以及公益活动等。

(四)建立良好的群体互动平台,引发共鸣

精神信仰的形成是一个渐进、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良好互动平台,持久、长期的让个体验证它的正确性,确认他所坚持、守住的精神领地是值得的,从而内化为一种习惯、自觉行为和积极导向,影响更多的人和群体。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张镇.精神信仰的心理学涵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73-77.

[2]胡海波.精神生活、精神家园及其信仰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4(01):19-26.

[3]宋兴川.精神信仰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03):64-68.

作者简介:

母顺碧(1976.09-),女,汉族,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统计。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大学生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大学生之歌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