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江吟苑》编后记
2018-11-15
《蜀江吟苑》创办已经一年了。在短短的一年里,这个小小的诗词栏目在继承发扬中国古典诗词传统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受到各界人士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我们认为,诗词正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实質上是诗性文化。正因如此,中国古典诗词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发扬光大。
孔子在谈到诗歌时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可见诗歌拥有巨大的社会功能。历代王朝对诗歌创作都十分重视,认为可以通过诗歌了解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故诗歌创作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但诗歌并不是上层社会的专利品,历代社会各阶层对诗歌都十分看重和喜爱。
四川具有深厚的诗歌传统,在文史研究馆馆员、资深馆员和特约馆员,政府参事和特约研究员中诗人不少,可谓比肩接踵,星光熠熠。刘孟伉、谢无量、谢沫沙等人的诗词创作在全川乃至全国都有不小的影响。
室馆历届领导秉持诗人情怀、诗人胸襟,对诗词创作十分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室馆加强了诗词创作研究、诗词集编印、诗词交流等工作,并经常组织参事、馆员外出考察、采风,搜集素材。馆员和室馆机关同志诗词创作欣欣向荣。2014年起,室馆每年举办一届“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艺术展,一直将诗词列为“诗书画印”四大门类之首,并在书法、款识、印文等艺术样式中亦有体现。2015年的“正义之歌”——第二届“蜀巴文史翰墨”诗书画印展还专门出版了《诗词作品集》,收录室馆内外作者传统诗词作品698首。
在室馆有力推动下,参事、馆员诗词创作质量、数量都有明显提升,亟需交流展示的平台。2017年下半年,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参事室主任蔡竞,先后两次约请专家、学者座谈研讨,组织召开杂志编委会,确定在《文史杂志》开辟传统诗词栏目《蜀江吟苑》,这是《文史杂志》创刊三十余年来的创举,是室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生动实践。
《蜀江吟苑》只登载传统形式的诗词,包括诗、词、曲,而不登载白话诗。这并非排斥白话诗,而是由于白话诗在当代诗坛似已居于主流地位,并拥有广阔的发表空间。
这里须要说明的是,《蜀江吟苑》刊载的传统诗、词、曲,都要遵循它固有的形式和格律。如果我们把这些形式和格律取消了或忽视了,就不是传统的诗、词、曲了。例如作律绝诗,一定要讲究平仄,用韵要严格依照《平水韵》;即使是作古风,用韵也要依照韵书(《广韵》或《平水韵》)。作词应按词牌,用韵严格依《词林正韵》;作曲应按曲牌,用韵依《中原音韵》。《蜀江吟苑》收入的诗、词、曲作品,都要求符合格律。若来稿有不符合之处,编者可请原作者加以修改,或帮助修改使之符合格律。若不符合格律而又不愿修改者,本刊可不采用。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与发展。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也提出,“要推动经济繁荣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主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祈望省内外各界人士踊跃投稿,共同促进四川乃至我国传统诗词创作的繁荣。我们将怀着使命感和自信心继续努力,不断办好这个栏目,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