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气液传动控制技术》课程回路搭建的教学方法研究

2018-11-15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8年10期
关键词:钻床应用型钻孔

郑 勇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太仓 215411)

应用型本科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课程应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围绕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地开展。回路搭建与故障排除是《气液传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学难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回路搭建与故障排除,方可称之为掌握了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如何将回路的搭建与故障排除在气液传动控制技术教学活动中予以灵活的应用?笔者认为需要对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关注。

1 以“优劣互补”的小组学习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优劣互补”将学生分组,使每组学生能力均衡。同时,将小组考核引入整体课程考核体系,让思维活跃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进行学习与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并将小组考核引入整体课程考核体系。小组成员以不同的岗位分工(如组长、技术员、记录员、发言人等)合作完成项目(下一项目进行角色循环)。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通过互问互答、上台展示等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此方法不仅了满足了教师依据教学规律进行正常讲课,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更好地换位思考,提高了学习过程的互动和乐趣,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2 全方位的教学手段、提高课程容量与效率

基于应用型本科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强大的求知欲,可通过不同的发布方式,将教学内容提前告知让学生,要求他们课前多渠道收集、梳理有关教学内容的应用实例,同时预习有关教学内容,对相应回路进行逻辑分析;并在网络讨论组内进行成果分享、交流与讨论,使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应用反思迁移、探索式等策略,要求学生课后完善工作页、同时将所本组所搭建的项目回路视频上传至学校的相应课程网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学生的学后反思,提高了课程容量与效率,收效显著。

3 引入企业项目课题,激发学习积极性

情境教学法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将学生引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例如,根据学生已操作过的钻孔实训,在授课时,引入企业的项目课题。图1为钻床夹紧与钻孔装置示意图,要求完成回路设计中的逻辑控制运动循环。

图1 钻床夹紧与钻孔装置示意图

通过引入企业项目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课程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最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能力和素质。项目完成所带来的成功感、满足感,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 激活原有知识,实现快速记忆

用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进行关联教学,顺应学生的思维过程开展课程教学,使学生将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进行定位联想记忆,积极地调动思维,从而实现快速记忆,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讲解液压回路的组成时采用手电筒的电回路进行对比讲解。以电源对比动力元件;灯泡对应执行元件;开关对应控制元件;电线、接线柱等对应于辅助元件。利用已有知识将新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调动思维,有助于联想记忆。

5 掌握迁移规律,防止负迁移

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起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易根据原有学习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知,常常关注它们之间的共同要素而忽视它们的本质要素,造成知识负迁移,从而导致学习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要避免“知识的负迁移”。讲清楚知识应用的条件,使用范围、与已有知识间的关系,多方面、多途径防止和消除知识的负迁移,防止应用相似知识时出现的错误。

例如:学生搭建如图2所要求的“双气缸行程控制回路”时,根据回路运行的逻辑要求,对相应的行程阀进行对应定位后,即完成了此任务。

而后在搭建图1要求的“钻床夹紧与钻孔装置”时,学生直接采用“相似知识迁移”,不知道当循环存在内包容时,由于有干扰信号存在,造成自动循环无法实现,认为只要根据动作要求进行相应的行程阀对应定位即可完成任务,于是创建了如图3所示的“钻床夹紧与钻孔装置(障碍信号)回路图”进行自动循环,造成回路运行错误。

为有效防止这一知识的负迁移错误,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把问题具体化,笔者巧妙设计了如下两个有针对性的思考题,“滚轮式机控换向阀与单向滚轮杠杆阀(惰杆阀)有什么区别?”“单向滚轮杠杆阀(惰杆阀)如何确定驱动方向?”这样让学生捕捉到知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搞清知识点的本质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防止知识的负迁移奠定了基础。最终学生通过知识的正迁移,正确完成了钻床夹紧与钻孔装置气动回路,如图4所示。

图2 双气缸行程控制回路

图3 钻床夹紧与钻孔装置(有障碍信号)回路图

图4 钻床夹紧与钻孔装置气动回路(排除了障碍信号)示意图

6 探索学习,勤引导、多发现

传统的教学是通过系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的灵活应用,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出发,通过探索式学习,发现新知识的注重点,形成新的理解,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概念。

例如:图3的“钻床夹紧与钻孔装置”,有障碍信号时,可采用惰杆阀来解决自动循环中的干扰信号,回路连接如图4所示;在软件中可以选择惰杆阀的信号方向(左向或右向),可在实际安装时,阀只有一种,只是通过阀的安装位置来决定信号方向,需要引导操作者判断后采用,如图5所示。这样通过引导与发现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7 留有悬念,深化理解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相应知识点,教师可在教学中精心留有悬念、布好“陷阱”,引导组织好学生对新知识深入辨析,分清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同与相异处、深化知识的理解。

图5 惰杆阀安装位置与符号的对应图

如图4所示回路,虽然解决了障碍信号,但在回路仿真模拟中仍然存在干扰;此时不要直接将原因告知学生,可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师布好“陷阱”进行研究探讨,最终学生发现由于气缸A1停留在最外端位置,至使A2缸的主控换向阀2.1双边都有信号气体,造成主控换向阀2.1不换向,如图6所示。

图6 干扰信号造成主控阀不换向

而同学们经过讨论与教师引导,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将行程阀S2的安装位置进行改变(由0改为1),即可解决此问题。引伸之下一步,也将S3的的安装位置由100改为99,解决了主控阀1.1的换向干扰问题。深化了知识的理解,强调了运用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信任感。

8 结语

总而言之,在应用型本科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要从思想上认知新的教学特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发展方向到学科考核,全方位地实现课程价值;还要从项目上结合教材内容,做好教学方法的转变,通过合乎逻辑的组织完成多种专业教学手段,以确保“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转变,进而为学生全面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猜你喜欢

钻床应用型钻孔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应力岩层巷道钻孔爆破卸压技术
旋挖钻孔灌注桩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PLC控制的手柄座钻孔攻丝一体机的研发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小鞋子
小鞋子
基于触摸屏和PLC的数控钻床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PCB数控钻床X 轴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