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的影响研究
2018-11-15华梅婷
华梅婷,周 薇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江苏 南京 214023)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常见的针对急、慢性肾衰等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血液透析顺利开展的前提是血管通路的顺畅,而动静脉内瘘术不仅可以为患者建立长期的血管通路,且能解决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反复多次的穿刺[1]。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内瘘术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感染等内瘘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将通过实例对比研究,观察和探讨综合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接受动静脉内瘘术并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时间编号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运用常规和综合化护理。研究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8 ~ 66岁,平均( 50.53 ± 5.15)岁;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7 ~ 65岁,平均( 51.13 ± 5.23)岁。入院患者经过严格的症状、体征、尿常规等检查,均符合血液透析相关指证以及慢性肾衰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精神类及血液系统类疾病患者;2、心、肝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保障患者在舒适环境中接受护理,并督促患者按规定用药、饮食,定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进行教育宣传和心理沟通。
研究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运用综合化护理。1、透析期间需对患者和陪护人员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对动静脉造瘘术有一定的认识,降低患者对未知的恐惧,同时指导患者做造瘘侧手运动以膨胀静脉,利于手术穿刺;2、在造瘘时保证操作处于无菌状态,动静脉穿刺时把握进针角度、力度,争取一次成功;3、血液透析时定时检查患者透析状况,以及动静脉内瘘是否顺畅,同时确保患肢不负重,以及观察穿刺部位局部肿胀、血液渗出、皮肤瘙痒等情况,并给予及时治疗。透析结束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保证患处清洁;4、指导患者常规的动静脉内瘘保护操作,防止因局部瘙痒而抓挠,减少患者提重物。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并发症发生几率。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生活质量的评估采用简易的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躯体疼痛、体能状况6个方面,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状态越好[1]。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独立样本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和血栓,其中研究组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2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比较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其中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总体满意度(96.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患者在长期血液透析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降低患者食欲,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不仅使患者抵制治疗,也能诱导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产生以及缩短内瘘使用时间[2]。综合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不仅需要缓解患者心理负担或恐惧情绪,提高患度对疾病进展、治疗过程的认识,针对患者具体疼痛耐受度、病情发展给予相应预防、急救措施,而且还要规范患者治疗期间的饮食、作息、用药,并开展个性化护理,综合多个方面为治疗效率提供保障。同时医护人员需提高自身造瘘穿刺水平,为患者建立高标准的动静脉内瘘,最终才能确保血液透析有效完成[3]。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比较
此次研究表明,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化护理是一种高效、可持续的应对动静脉内瘘并血液透析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同时通过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可提高其在遇到紧急情况下的自主解决能力,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综合化护理对接受动静脉内瘘术并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