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研究
2018-11-15穆春雨田晓娜王洪芳王春明罗永华
穆春雨 田晓娜 王洪芳 王春明 焦 莉 罗永华
(1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1;2沧州工贸学校 河北 沧州 0610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大量的农民生活在农村,他们不但收入低、压力大,而且没有保障。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特别是青年农民已经彻底放弃在农村种田,留守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多为年龄偏大的老人和妇女,呈现出劳动生产能力差、整体素质低的局面,劳动力结构搭配非常不合理。“谁来种地”与“如何种地”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为了确保我国现代农业后继有人,国家在加快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的同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志青年去农村务农创业,旨在打造一支整体素质高、劳动能力强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1 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的紧迫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业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效的农业设备,再加上现代的经营管理理念使我国农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型,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和落后的生产方式已不再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国家高度重视,从2012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连续6年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尤其是2017年农业部出台的《“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更是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 000万人。
2 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深感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的意义重大而紧迫,都高度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从2012年到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农业部的要求并结合所辖地区特点,纷纷建立组织机构,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方案,大胆探索、创新培养模式,全面启动并迅速投入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工作中去,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专项培养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用于农民培训的经费更是缺乏。虽然近年来国家教育经费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短时间内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加之职业教育成本比普通教育成本相对较高,以致于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致使很大比例的农民得不到必要的职业技能教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进程受到了严重影响。
2.2 专项培养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培养体系,培训内容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脱节,还无法进行针对性强的、系统完善的职业农民教育,制约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快速培养。我国应尽快建立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大学、农业职业院校等教育教学和培训机构为主体、各种社会化资源参与的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专项培养体系。
2.3 农民培训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一直以来,我国农民素质普遍较低,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不重视,是农民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积极性不高的直接原因。此外,开展培训的相关部门事先很少进行调查、沟通与宣传,农民不了解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时间不合适等问题也降低了农民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3 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的策略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目前我国急需一大批善于思考、有创新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帮扶、鼓励与培育。
3.1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培养目标。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培养与以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技术技能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是简单地把农民集中起来办几个培训班,颁发几个结业证书就完成了。它强调的是培养工作要紧紧围绕地方区域产业现状来开展,要根据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农民素质现状等科学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培养目标。
3.2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培养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国家需要从制度和政策等层面加大宣传、引导和扶持力度,地方各级政府要重点构建和完善包括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扶持政策等有机联系的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利用中央和地方各级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等教育教学和培训机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3.3 创新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培养内容和方式。以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科学确定专项培养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地制定相应的培养标准,设置专业的培养课程,开展精准培养。培训内容也可以更多样化。比如,可以将培训内容刻成光盘,或者是以录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课程的特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如全日制、半日制、周末制等,农民可根据自己的劳作时间来选择上课类型。要积极探索订单培养、顶岗实训、创业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可借助互联网、手机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开展灵活便捷的在线教育,提高培训效率。
3.4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围绕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素质。从类型上,可按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社员、家庭农(牧)场主、涉农企业技术骨干和乡村涉农创业者进行培训;从产业上,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分别进行培训。
4 小结
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和富裕农民为目的的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把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项培养工作与地方区域主导和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从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角度完善符合新时代农村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培养体系,势必会大力推动我国农业向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