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提问

2018-11-15黄沛成

散文百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老妇思维教师

黄沛成

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

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本人的拙见。

一、掌握时机,及时互动

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设置点,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一旦找到突破口,就意味着学生心理上对这个问题开始感兴趣,会试图打破这个心理障碍,也就会努力试图找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三次描写了流泪的场景,第一次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教师在分析到这一段时,可以及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作者在车站与父亲送别时落下了眼泪,那么同学们,你们的父母送你们去过车站吗?你们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就可以启发学生产生联想,产生对比;再例如作者第二次落泪是在倒数第二段,当教师讲解到这里时,便可设计这样的提问,如“作者是在与父亲告别之后,看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产生了离别情绪而落泪,那么大家有没有和父母离别过?有没有注意过父母的背影呢?”这样便在深入挖掘文章思想内涵,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辩证客观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作者第三次落泪在最后一段,在教师讲到这段时,可以设计出这样的问题,如“作者是在读父亲的来信时,抑制不住思念之情而落下了眼泪,那么,同学们,你们的父母给你写过信吗?你什么时候最思念自己的父亲呢?”这些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思索人生,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提问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发挥想象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妨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构建一个全新的形象,或者引发出一个新的观点,这样,顿时加深或拓展了教学内容。当然,这种提问必须以课文为基础,教师要在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如,我在教学李煜的《虞美人》时,先为学生播放由这首词改编的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歌曲旋律时而低沉舒缓,时而激越高昂,演唱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学生被歌曲深深吸引,很快就被带人了特定的情境中。然后,设置词中体现一个亡国之君情感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如,我在教学《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时,提问;“哪位同学能结合作者生平,发挥想象,面对纷纷而下的落叶和滚滚而去的江水,杜甫又会有怎么样的言语、表情和心理呢?”这就激发了学生相似联想和再造联想,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弥补了诗歌有意留给我们的空白。使学生更深切地了解了《登高》全诗所抒发的诗人年老多病、穷困潦倒、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悲,以及壮志难酬的感伤。

另外,创设问题情景,也可以为学生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增加思考的阶梯。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如,我在教学《拿来主义》时,就设置了阶梯式问题:“‘拿来’是对哪些而言的?‘拿来’的原则、方法是什么?‘拿来’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样才是‘拿来’?‘拿来主义’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恰当的阶梯式提问,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有效手段。

三、提问要选择最佳突破口

一个时机恰当的提问可以使学生充分调动想象进行思维,在云涌风起之际,引爆智慧的火花,从而使知识融会贯通,产生顿悟,使学生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产生良好的教学运行效果。提问中,先由一个个小问题的提出为一个要解决的大问题的提出创造时机,使提问问在点子上,问在要害处,问在恰当的时机,从而提高效率。比如赏析杜甫的课外诗歌《石壕吏》,我提出“老妇自己说‘请从吏夜归’,而且还‘急应河阳役’,是她自己要求去的,好像不算是‘捉人’”,这个问题应怎样理解。学生回答不得要领,我就把它暂时放下,不做解答。我提出了另一个问题:“老妇既说了‘室中更无人’,何以又说‘唯有乳下孙’?既然是‘唯有’,怎么又提到‘有孙母未去’?老妇说话不是自相矛盾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对这个问题学生争辩激烈。思维正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时,学生思维已有蓄势待发之势,我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大家注意,全文中直接写吏的只有这两句话,为什么题目用“石壕吏”?这说明吏在本文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我又发问:老妇致词时,“吏”在干什么?“吏”可能说些什么?如果把“吏”的话加进去,变成对话的形式,应该是怎样的?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两人一组进行了对话试验,经过这样的点拨和师生互动,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就明白: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来的,而是在差吏的威逼下,不得不一步步交代出来的。课文省略了差吏的话,才显得似乎矛盾,而老妇的“请”和“急”,实是因为要掩护老翁,尤其是掩护有乳下孙的年轻的母亲,才不得已而出口的,并非真正的主动应征。

四、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红军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

课堂设计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叶圣陶先生讲过:“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教师掌握了提问的艺术可给教学带来无尽的兴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上的快乐。

猜你喜欢

老妇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老妇干陈秀琴和她的伙伴们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圣母子》和《老妇》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