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特点及工作思路分析
——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
2018-11-15武汉轻工大学
■高 坤/武汉轻工大学
笔者所在的武汉轻工大学近些年高度重视中外合作办学,相继开设了四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分设在四个不同的学院。这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取的是2+2或者3+1的办学模式,学生需参加雅思或者德福考试,达到一定的分数,并且国内的学分绩点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够出国学习。通过一年半的中外合作专业辅导员的工作以及与其他中外合作专业辅导员的日常交流,笔者认为我校中外合作专业学生有自身一些鲜明的特点,这给日常的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思想相对活跃,实践能力强。我所带的15级酿酒工程专业的143名学生思想活跃,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其他学生要多,有的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意识比较强,入学后对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院系学生干部的竞选及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并迫切希望在大学生活中有一番自己的作为。还有的同学一进校就开始在校外做兼职,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2)自信心不足,学业压力较大。武汉轻工大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招生录取时按照低于二本高于三本的分数线录取,这些学生高中基础较薄弱,进入大学后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会导致自信心不足、学业压力较大。长此以往就会与其他一本学生之间拉开差距,导致挂科率高。在课堂上任课教师也对他们产生“基础差”、“管理难”等偏见,这无形中更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
(3)学习愿望强烈,但学习效果不理想。我所带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按时上课,学习成绩优秀者占比较低,总体学习效果不是很好。究其原因,首先是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很大程度上仍依赖老师和家长的督促。其次是部分学生时间观念差,不把老师的考勤当回事,自认为上课迟到一二十分钟很正常,其次是学习方法不对,部分学生想学,但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找不到重点,也不懂得向老师同学请教;此外就是优越的家庭背景使他们把精力用在娱乐消费上,影响了学习。
对于那些真正立志要出国的学生来说,他们所承受的学习压力也非常大。一方面要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学习一门新的外语——德语,并且还要通过德福考试,达到四个四的分数要求,过不了语言关就出不了国;另一方面,国外大学的淘汰率远远高于国内高校,他们就算是出了国还不等于就能顺利学成归国。
(4)追求个性和自我,自理能力差。通过日常的寝室卫生检查以及学生公寓楼管工作人员的反映发现,我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宿舍卫生与其他专业相比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只在老师的督促以及楼管工作人员的检查下才会整理内务。由于这些专业学费昂贵,学生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他们的消费能力较高,更倾向于购买大量物品来装扮自己的宿舍,体现个性和自我,但却不擅长进行整理,对宿舍卫生要求并不在意。
针对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应该转变工作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建立鼓励机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学院的其他学生工作管理人员乃至任课老师都要抛开固有的偏见,不能总是拿他们和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较,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建立必要的鼓励机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积极正面地引导、教育和鼓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使他们增强自信,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意识。
(2)加强学风教风建设,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应该因材施教,既要达到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也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置,反映三本教育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任课老师要加强与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干部的沟通交流,加强学生的学风和考风建设,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特殊的办法及措施来加以解决,用良好的学风来带动良好的班风、考风的形成。
(3)建立减压机制,培养健全人格。一要建立家校沟通联系制度,充分利用家长的作用来缓解学生学业、心理等方面的压力。二要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要通过多渠道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学生,且通过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专业老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三要建立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机制,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4)配强管理队伍,开展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学生活动。一要安排专职辅导员对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进行管理,作为中外合作专业的辅导员应该有留学经历或外语能力较强,并有较强的管理经验,熟悉合作办学规律。二要学校国际处、外语学院以及中外合作专业所在学院联合开展一些外语演讲比赛、出国交流学习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出国热情和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奋发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