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
2018-11-15张宇超古林萍
张宇超 古林萍
一、“互联网+”的内涵
“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新形态,它能有效利用互联网,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各个领域当中,增强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形态。“互联网+”是将互联网当前发展的核心特征,互联网能够与各个行业全面融合,提升竞争力。“互联网+”最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互联网+”更有价值、有意义。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将“互联网”提高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特别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出台了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这标志着教育进入了“互联网+教育”的新形态。高校应该积极应对,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互联网+”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
(一)拓宽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
“互联网+”让大学生更加直接地获取爱国主义教育信息,教学资源丰富,其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教育、娱乐等各个领域,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素材资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意识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平台。
(二)巩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育是单向的,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大学生的这方面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不好。而“互联网”具有共享性、虚拟性的特点,大学生获取信息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突破了以往依靠课堂教学的局限,创新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手段以及方式,淡化了两方的界限,双方可以平等交流、相互探讨,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进而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性。
(三)增强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与时代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与时俱进,而“互联网+”交互性与即时性的特点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不谋而合。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引导大学生在网上理性地发表对国内外热点事件的看法,深化他们的爱国主义认知,养成大学生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增强它的时效性。
三、“互联网+”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不仅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一)教育环境纷繁复杂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逐渐淡化了现实环境和虚拟网络的界限,政府和高校很难对网络信息和舆论进行有效监控和过滤,这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给它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教育内容真假难辨
以前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反复查验的,教育内容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有利于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稳定,隔绝负面腐朽的信息。但是这种教育方法由于互联网的出现,随之更加艰难,它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资源丰富以及信息传送即时,使两者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但是,网络信息没有经过筛选就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散布,一些内容腐朽、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会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大肆宣扬的人权思想、普世价值观、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等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影响。
(三)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整个教育过程以其为中心,可以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有效控制,而受教育处于被动接收状态。而“互联网+”挑战了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和地位,爱国主义教育已然从单向教育模式向多向传播模式转变,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这无疑大大地影响了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加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度。
四、结语
“互联网+”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来说是机遇,但也是挑战。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适应当前的形势,用新的“互联网”思维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强这方面教育的实效。
[1]陈燕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7(02).
[2]钱国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8).
[3]李亚男,段光鹏.“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7).
[4]聂慧芝.“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索[J].高教学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