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助理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
2018-11-15韦晓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孙 帆 韦晓旋/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在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大潮中,高校学习贯彻十九大和《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清晰把握立德树人的特定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引领。具体到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高校辅导员在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实施管理策略的过程中需要获得学生对管理措施的反馈,以便更好的调整工作方法,把握学生成长规律,让学生工作更加有序开展。因此,在此背景下,学生助理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助理的选拔与任用
学生助理一般在优秀的学生干部之中选拔,要求具备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一定的工作能力。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健康学院为例,该院成立于2017年6月,同年9月招录第一届学生77人,新成立的二级学院提供了学生助理能力培养路径的良好研究环境,可以通过第一批就读的同学摸索出不受既成培养模式的影响。健康学院拟在2017级新生中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选拔学生助理两人,分别负责对应学生工作日常事务和班级管理任务。在对学生助理的选拔流程中制定了四个考察环节:观察——笔试——谈话——试用。首先在观察环节,主要选取入学报到和开学一周两个时间段对学生表现进行观察,主要考量学生的性格特点、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事务处理行动力。因学生助理的工作需要代表二级学院联系校内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类事务处理,因此在入学的两个时间阶段结合学校的各项新生适应性教育课程能够全面观察助理人选;笔试注重人文素质考察,主要考察学生助理人选的硬笔书写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政策法规知识;谈话则是在初步确定学生助理人选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环节,主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节,价值取向,同时通过谈话树立学生的信心,对学生的表现积极评价和认可,形成对学生助理身份的认同。试用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助理的优缺点,制定学生助理能力提升方案。
二、学生助理的培养与工作能力提升
学生助理的培养分为适应性阶段,成长型阶段和长成型阶段。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健康学院为例,该学院注重新任助理在适应性阶段的培养,主要包括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明确的角色定位。学生助理适应性阶段是培养的基础环节,学生助理善于把握时间是保证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的关键因素。同时,不可否认学生助理依然是学生,是受教育和管理的对象,作为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助理的人文关怀,又要对学生助理多提要求,督促其保证工作质量,肩负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作用。担任学生助理需要既能融入学生群体,又能及时转变为学生管理事务的协助人员,角色的转变会让学生助理较难融入学生群体之中,动摇其担任学生助理的动力以及身份的认可。
三、建立和完善学生助理培养管理机制的建议
(1)强化时间管理,合理排班,有效衔接工作任务。教育部《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因此,制定合理的排班和值班制度是加强时间管理的有效措施。
(2)处理好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助理的难点,学生往往担心因为担任学生助理而遭到同学们的疏离,因此,学生助理的工作策略是“既低调做人、又低调做事”,善于用理智的思绪去看待问题,时刻保持内心的正能量。
[1]李艳,石双凤.论学生助理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
[2]李艳,万丽.高校学生助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5(23).
[3]皮正宏,范鑫,王传邈.学生助理辅导员选拔体系优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08).
[4]杜爱雪,高磊.高校学生助理参与实验室及设备管理问题探讨[J].学理论,2014(23).
[5]罗志高,刘树郁.探索新校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助理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