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伦理思想之反腐败
2018-11-15杨丽平山西师范大学
■杨丽平/山西师范大学
腐败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政权建设的一大难题。邓小平一生都重视反腐问题,针对反腐败提出了一系列论述,这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刻起,就对腐败问题十分重视,与党内的各种腐败现象进行着坚决的斗争,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开始,我党就把反腐败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党的第二代领导时期,邓小平更是坚定的反腐败。
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后,他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严惩贪污腐败。当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必将引起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大变化,而相应的体制、法律、管理等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邓小平清醒的看到这些问题,充分估计它们的严重危害性。他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发展更要有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在他退休后,依然强调反腐败问题。在南巡讲话中,他还在强调反腐败问题,大谈廉政建设。纵观邓小平的整个革命生涯,我们不难发现他对反腐败的深恶痛绝,一生都在与腐败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
二、邓小平的反腐败的具体方略
腐败问题是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存在且重视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国家也出现过多种形式的腐败斗争运动。邓小平针对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当时的新形势针对腐败问题提出了科学完整的方略。
(一)要从领导干部抓起
邓小平说我们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腐败现象,必须从党员干部抓起。他严格要求党员干部,绝对不能搞特殊化。邓小平在严格要求党员干部的时候也在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带头搞反腐败,他还经常查他家里有没有违法乱纪的事。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家可以说是廉政的楷模,党员干部就要积极参与,要争当反腐的引路人,要旗帜鲜明的与腐败分子作斗争。
(二)要强化监督机制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强调:“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殊化、特权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依法进行检举、控告、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收到法律、纪律处分。”①邓小平还多次提到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这对于我国监督体系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邓小平认为要党内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要抓好党风廉政教育
1989年3月23日,邓小平会见乌干达共和国总统穆塞韦尼时说道;“最重要的一条是,在经济得到可喜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没有告诉人民,包括共产党员在内,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这个传统,才能抗住腐败现象。所以要加强对人民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倡艰苦奋斗。”②邓小平经常说的反腐的两个手段:教育和法制。教育,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旗帜鲜明,坚定信念,引领导向,明辨是非。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好表率,坚持党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优良传统。法制,要进行法制教育。法制教育也要在全社会展开,从娃娃抓起。要让全民懂法知法守法,安分守己。
三、结语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准确的意识到腐败问题,在他的带领下提出了很多反腐败思想以及方略,这些在今天依然没有过时,仍有丰富的借鉴意义。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反腐败思想,自上任以来,就一直强调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取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反腐败没有休止符。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全党同志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
注释:
①邓小 平文选(第 2卷)[M].第 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2.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0.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李广义.廉政、勤政、督政: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的三个维度[J].理论导刊,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