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教育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018-11-15傅思琪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长江丛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比值教育资源

■傅思琪/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一、公平与效率

说到公平,就不得不提到平等。如卢梭所见,平等可以分为自然的与社会的两大类型,起因于自然的方面,是不可选择无所谓善恶应该的,如性别、肤色、人种、天赋能力等,是自然的平等与不平等。而由人的自觉活动造成的方面,是可以选择、有善恶应该之别的,如贫与富以及均贫富、贵与贱以及等贵贱、按贡献分配以及收入均等化等等。自然平等与社会平等虽然都与利益相关,但自然平等仅仅是个利益问题,而不是应不应该的权利问题,社会平等则不仅仅是个利益问题,还是个应不应该的权利问题。

社会平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造成非等利(害)交换的平等,如不等量劳动而获取等量报酬,这种平等是“不公平的平等”。反之,另一种则是等利(害)交换的平等,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这种平等是“公平的平等”,也就是所谓的“公平”。这样可以得出公平的定义,是指同等利害相交换的行为。

就概念来说,公平是政治范畴的概念,公平从属于平等,是一种特殊的平等,是一种利害相交换的平等。平等是人们的与利益获得有关的相同性;公平是人们的平等的利害相交换的行为:公平是利害相交换的平等。然而就原则说,却恰恰相反:平等原则是一种特殊的公平而从属于公平原则。如前可知,一方面,每个人因其最基本的贡献(一生下来就参与缔结、创建社会)而应该完全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另一方面,每个人因其具体贡献的不平等而应享有相应不平等的非基本权利,即每个人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与自己所做出的具体贡献的比例应该完全平等。

而效率则是经济范畴的概念。《辞海》写道:“效率(1)指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效果的比率。(2)一种机械在工作时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也就是说,在人的活动领域里,效率是人的活动实现其目的的程度,即人的活动与其所实现的目的的比值,是人的活动手段与活动目的之比值、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之比值、活动投入与活动产出之比值、活动成本与活动效益之比值。

然而,人的活动又分为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和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相应地,效率也分为创造精神财富的效率和创造物质财富的效率。创造物质财富的效率即经济效率,究其根本,经济效率其实也就是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的投入与其产出的比值,就是经济效率。效率是人的活动的属性,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都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效率是人的活动实现其目的的程度,是人的活动与其所实现的目的之比值。

二、教育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育公平指的是人人都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贫富的差距,存在着肤色、种族、性别的不同,但是每个人一生下来便不可选择地、完全同样地参与了社会的缔结、创建,任何人的其他贡献皆基于此,因此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同出身、不同肤色、性别的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都应当得到保障。

在教育领域当中,教育的效率是指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教育的目的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是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

如前所述,教育公平是指人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属于政治学范畴的概念,而教育的效率指教育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属于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在教育领域中,这一对概念看似没有直接相关的关系,而使得二者总是被同时提及的很大原因就是教育的资源。因此要讨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然离不开二者的中介——资源。

在教育范畴里,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体,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资源是有限的。教育的资源无法精确地衡量,它没有相应的衡量体系,因此也无法去计算数量上的投入和产出的比值、贡献与回报的相当程度。并且谈论教育范畴内的公平与效率问题时,辨明平等与公平两个概念并不是主要矛盾,如何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才是。在此,笔者将教育范畴的平等与公平看作一个概念,下文所说的公平,含有前文所述的公平与平等两层含义。因此,本文所述的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体。当教育资源足够丰富时,无需谈论公平与效率的取舍问题;但在教育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公平与效率之间就存在着价值取向的问题。

(一)一定的教育目的决定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人类的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教育也是如此,当教育目的的倾向不同时,就决定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进而也就决定了对公平与效率的取舍。

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规格即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反映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一般指国家对培养的人才要达到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层次的目标系列,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有许多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因此,当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时,其发展的侧重点和教育的目的也是不同的。

教育资源不能仅仅停留在普及的层面,普及只是基本的,物质上的资源可以量化分配,而教学的质量、技术等等无形资源的分配,依然是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在侧重发展政治的时期,教育追求更多的是公平,而在侧重发展经济的时期,教育追求更多的是效率。虽然如此,公平与效率总是交替着前行,最终不断达到新的高度。

(二)丰富教育资源可以减少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教育中,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得公平与效率总是矛盾的,因此要解决这对矛盾,最根本的方式就是大量丰富教育资源。

近年新涌现出的慕课就使得教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利用。慕课(MOOC)是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简称,具有大规模、开放式和在线学习几大优势。传统的课程只能同时授给几十或几百名学生,而慕课的规模可以达到成千上万人;慕课以兴趣为导向,开放给想学习的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区;慕课的学习在网上完成,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慕课的几大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补充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使公平与效率二者都提高了一个层次,其优势值得发扬并推广。

(三)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需要终身教育

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来说,慕课仍无法完全覆盖受教育者,因此,在教育资源没那么丰富时,则需要终身教育。每个人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时间只占一生的一小部分,然而知识却是随着时间不断更新发展的,要不断完善自身认知,需要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它既有学校教育,也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它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体系,而是一种原则,一种理念,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概念,但可以确定的是,终身教育包括人的一生所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进行终身教育,其实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人的认识也需要不断更新。

三、结语

教育当中的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体,在实践中要注意二者的价值取向,它们在不同时期总会有所侧重。公平与效率二者的关系因教育资源的状态而发生变化,从教育资源入手是从根本上解决二者矛盾的关键。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教育资源的丰富方式和配置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同时人的思想观念也在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越来越多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也在弥补着教育资源的不足,更好地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

[1]姜添辉.教育公平实质意义的演变:从理论到台湾经验的检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

[2]李慧.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关系再探[J].教育与经济,2000(3).

[3]彭泽平.对教育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3(5).

[4]吴莹.从“教育效率优先”到“更加注重教育公平”——基于3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政策视域[J].教育探索,2010(11).

[5]吕星宇.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0).

[6]王焰,张向前.我国教育公平和社会流动互动关系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比值教育资源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不同应变率比值计算方法在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双电机比值联动控制系统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