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探究
2018-11-15王欣
王 欣
一、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特征
实践性和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最鲜明的特征,是其与其他哲学教育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哲学素养,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学会科学的方法论,它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授之以渔”,通过实践性教育,使大学生对实践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通过批判性教育,使大学生在看待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时,能够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去解决,所以,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帮助大学生者形成正确的三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
二、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局限于知识传输
长期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都是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这种观念过于注重理论的传输,课堂气氛沉闷,结果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缺乏兴趣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究其根本,对哲学教育理念的特殊性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导致教育教学活动不理想,近些年,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改革不断深化,功利主义、金钱主义观点弥漫,对高校的哲学教育教学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教育作用被弱化,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无法言说的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将会举步维艰。
(二)教育内容缺乏与时俱进
随着事物的发展,物质世界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应随之变化。但在目前的高校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大部分是哲学内容的基本构成,比较陈旧缺乏新意,不仅难以将内容的逻辑关系准确地表达出来,同时与时代发展相分离,缺乏实践的内容。如今,人们在生活理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恰恰远离当代的实际生活,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同时不能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地培养,加剧了学生的厌烦心理,结果就是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三、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
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哲学教育理念转变的关键。小康社会的建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需要照搬书本、教条主义的人才,需要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指导下,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尤其是实践思维方式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二)更新哲学教育内容
时代在变,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能抱着老旧课本不放手,具有时代精神的内容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辩证的看待和解决周围的事物,因此教育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新经验、新问题,解决我国社会的新变化,充分发挥教材的媒介作用。教学内容应该做到以下转变:首先没有必要一字不落的篇篇详讲,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重点讲授,避免用过时的结论与实际相联系,避免出现理论与实际不相符合,注重理论的真理性和适用性,否则会适得其反。其次,大量充实与原著有关的新内容,结合实践深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育教学工作者自身要不断掌握该领域最新的实践和研究成果,以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有机结合,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枯燥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原理,内化原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育教学模式
在教育教学中,要把过去教师向学生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注重师生互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多采取讨论式、问题式、辩论式等教学模式,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甚至是反思批判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内化。其次,与实际相联系。当前,学生的思想观念总会受到舆论的影响,他们会对国际和国内时时刻刻发生的让人不容忽视的事件进行谈论,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中渗入哲学的基本原理,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实效和长效,实现其根本目标。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多变化,呈现出多样、多元、多变的特点,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需要时代新思想的体验与感悟,充分发挥其隐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1]黄禧祯.论哲学教育的“哲学方式”——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范式[J].广州大学学报,2012(4).
[2]熊秀梅.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