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图书馆的低幼服务引进志愿者模式研究
2018-11-15■/
■/
201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公共图书馆,是指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收集、整理、保存文献信息并提供查询、借阅及相关服务,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公共图书馆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旨在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①公共图书馆正在积极遵循法律要求。
一、公共图书馆低幼儿服务的现状
(一)公共图书馆低幼儿服务模式
(1)提供符合低幼儿的绘本书。低幼儿读者基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受教育程度,他们的阅读水平还是相对低下的。基本上是以观察图画和家长的指引为主。公共图书馆在为这类读者提供阅读服务的时候主要是以购买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图画书为主。
(2)开展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传统的纸质阅读已经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在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下,阅读资源的共享更符合读者的口味。公共图书馆基本上都会为低幼儿读者开展相关的阅读活动,例如,亲子故事会,手工制作活动,各种类型的知识讲座等。
(二)公共图书馆低幼儿服务存在的不足
(1)服务意识不够,阅读指导不到位。首先,在阅读服务上容易忽视对6岁以下低幼儿读者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6岁以下的低幼儿是属于学龄前儿童,不管是在语言发展还是在识字能力水平上较低。有时候他们的阅读需求不能及时反映,导致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比较盲目和随意。
(2)阅读活动内容单一,阅读群众受益范围小。公共图书馆除了完成基本的借阅服务之外,还为读者提供阅读活动。往往是以亲子故事会、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活动组织。同时因为读者年龄的多样性,接受能力的多样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读者阅读活动的时候都会以简单的形式呈现。
二、公共图书馆低幼服务引进志愿者模式
(一)公共图书馆低幼儿服务引进志愿者模式的意义
(1)共享经济的必然趋势。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系统,具有共享的功能。在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得到相应地“回报”。志愿者服务模式正是这一“回报”的一种表现形式。
(2)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发展。在工作量日益增大,员工数量固定的基础下,引进志愿者服务模式,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如虎添翼。得到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馆内员工可以抽取时间兼顾阅读活动的组织开展,并且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素养。
(二)公共图书馆低幼儿服务引进志愿者模式现状
目前公共图书馆低幼儿服务引进志愿者普遍以“自上而下”“被动式”的方式为主,先由图书馆进行活动策划,具体到活动主题和内容、场地与人员安排、物资与活动宣传等,当活动需要社会外部人员进行支持时进行网上或馆内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报名后听从图书馆活动负责人安排进行工作,最后活动完成。
三、公共图书馆低幼服务引进志愿者模式的优化方向
(一)目前模式存在的不足
(1)活动的策划缺乏社会调研,社会参与度不够。公共图书馆从活动策划到活动内容安排、场地与人员安排、物资与活动宣传都是一手包办,脱离了“以读者为中心”这一宗旨。这样的做法没有进行社会调研,获取读者需求信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社会参与度不够。
(2)活动招募志愿者的方式单一及无筛选考察过程。当活动需要社会外部人员进行支持时进行网上或馆内招募志愿者,志愿者报名后听从图书馆活动负责人安排进行工作,从这可以看出目前志愿者招募的形式比较简单,而且没有进行筛选。
(二)目前模式的改进方向
(1)拓宽招募方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网上招募是一大渠道。通过馆内网站、微信、QQ、微博等方式进行招募志愿者外,还可以联合电视台、电台或者报刊等。最后,可以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为志愿者学生们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多渠道多方位进行招募志愿者,拓宽招募的方式,广泛挖掘志愿者人才。同时,对报名参加志愿活动的人进行意见反馈和深入了解。
(2)完善志愿者工作制度。对已报名的志愿者进行划分。一是根据年龄层面划分;二根据其特长爱好划分;三是根据其专业背景划分。然后按照活动举办的性质进行筛选志愿者,接着安排相应地服务岗位,务必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3)制定相应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增强与志愿者的长期合作。志愿者投入志愿工作,首先要经过上岗培训。如果志愿者二次参与度低,容易与公共图书馆缺失稳定、长期的合作。图书馆又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重新招募、培训志愿者,进而影响工作安排。制定相应地志愿者激励机制,例如,志愿者之间的联谊活动、定期的表彰大会或者积分政策等。不仅能够让志愿者们扩大朋友圈,丰富自身的人脉资源,而且容易对公共图书馆具有归属感,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共同参与到图书馆的志愿服务。
总之,公共图书馆为更好地服务于低幼儿,需要加大与社会团体或者个人同理合作,积极引进志愿者模式。通过与志愿者的合作,将自身的教育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惠及更多的市民读者。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Z].
参考文献:
[1]朱峻薇.公共图书馆0-6岁婴幼儿服务的思考与探讨[J].图书馆杂志,2014,33(5).
[2]马毅.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志愿服务与创新探析[J].管理观察,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