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护理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研究

2018-11-15马吉升辽宁中医药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人际沟通结构性护理人员

■马吉升/辽宁中医药大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上被确定,核心在于通过拓展产业结构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优化产权结构来更好的配置资源,实现优化分配结构的目标;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来促进国内消费的上升;通过不断升级消费品的水平来为人们享受到优质的生活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一、护理专业大学生能力培养建设的核心

(一)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能否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是医患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课堂以实际知识为教学目标,对于医生与病患的交流能力却忽略。而护理专业作为一门需要与各种人群打交道的职业,人际沟通的能力显的格外重要。良好的沟通可以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核心。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建立起以医生为主导的全面的信息交流,这不仅能帮助病人更好的战胜疾病,而且还可以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对于护理人员来说,良好的沟通也有助于自己开展工作,建立与病人的关系,避免医患纠纷,提高病人对于医院的满意程度[1]。

(二)辩证性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辩证性思考要求我们要客观的看待事物,要具有理性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新性思维在实际当中的应用,不断吸收知识。辩证性思考的能力就是要求护理专业大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时不浅尝辄止、不消极被动的等待指示,而是要的积极参与相关疾病关系问题的思考中去;培养辩证性思考的能力也是在培养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能力,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因为事关生命,所以对于事物的处理要更有责任心。比如在学习新的护理技术时不应该没有自己见解的全盘接受,我们应该是要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取长补短,根据自己实际的需求来取舍,把新知识变为具有自己的特定思考、带有自己独立思想的想法。但需要注意,我们所说的发挥主管能动性,依据自己需求来接受时是依据现实情况而言的,绝对不是刻意去阐述脱离实际的自我思想[2]。

(三)专业操作能力的培养

护理能力是医疗质量的核心,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专业能力。评价护理人员的要素除了服务态度,最重要的是护理的技术。。作为社会问题中最热门的护理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得到了调整,社会上对护理人员的选择越来越重视护理能力,而立足于科学培养规律的现代护理专业大学生更能适合当前社会的需要。护理专业大学生除了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之外,还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能力。这样才能在当前医疗护理体制改革中取得一定的地位。

二、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改革研究

(一)注重辩证性思维培养

传统课堂更多的是知识的填充,不利于学生很好的接受与思考。就业市场上更青睐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劳动力。而目前我国高校多数没有根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进行教学目标上的调整,导致毕业生毕业时因为不能达到医院要求而面临找不到工作的情况,毕业即失业现象普遍。因此授课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改变过去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授课方法,更多的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加强临床实践能力

无论目前社会医疗护理制度如何变化,过硬的专业能力始终是当代大学生所需要的,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因为只是初步接触护理知识,所以即使是理论知识扎实,也会在实际应用当中出现问题。针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专业知识难以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尴尬局面,高校应改革专业设置,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不应该让学生拘泥于课本当中,而是要采用合理兼顾知识与技能的方式进行教育[3]。高校老师应该做的是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临床实践当中,并且长期培养学生把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同时老师作为学生的领跑者,要根据目前的医疗市场需求,紧跟医疗市场上的技术创新,将其及时的传递给学生。

三、结语

医疗护理体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护理专业大学生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能力,掌握了恰当的的人际交往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型思维,而就业指导模式也应该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而更好的使应届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

猜你喜欢

人际沟通结构性护理人员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技工院校幼师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研究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人际沟通技巧在对台传播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