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欧了”的诠释学分析

2018-11-15李雪娇

戏剧之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英文单词葛优新词

李雪娇

(牡丹江师范学院 应用英语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在现代社会,网络语言迅猛发展,大量网络新词应运而生,成为现代社会言语交流的重要组成成分。网络新词或因谐音而产生、或因别国文化而产生、或因新科技新事物而产生。产生网络新词的原因很多,但是,不论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都可以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来探究其存在的本质。本文尝试从诠释学视角对网络新词“欧了”进行分析,探讨其产生及存在的哲学基础。

一、“欧了”的出现

对于“欧了”这一新兴词汇的产生,存在几个不同版本的解释。第一,“欧了”属于网络语言,源于英文单词“over(完毕)” ,意思是“OK、完毕、做完、完成”;第二,二人转笑星小沈阳在表演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后被经常使用,也可以打成“哦了”,意思是“OK 、好的、可以、没问题”;第三,来源于葛优的喜剧《没完没了》,笑星葛优的台词,本来是“OK”,但是到葛优的嘴里简化成了“欧了”,带来喜剧效果,从此便流行起来了,表示“成功了,行了,搞定了”。

上述三种解释都有道理,但彼此强调的重点不同。第一种解释认为“欧了”源于英文单词“over”。根据第二种解释,“欧了”似乎是“哦了”的谐音变体,表明“了解,好的”的意思。根据第三种解释,“欧了”源于英文单词“OK”,就英文词源而言与第一种解释相互矛盾。本文倾向于第三种解释,认为“欧了”源于“OK”,正如hip-hop“i say:欧不欧?u say:欧了!”中将“欧”和“欧了”替换为OK后意义是通顺的,但若换成其他的两种“over”和“哦了”则不通顺。因此,有理由认为“欧了”来源于“OK”,表“好的”之意。

二、应用范围

作为一个流行的网络新词,“欧了”经常出现在网络对话中,且其使用与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者所想表达的意义和态度以及使用者自身的特点有关。一般来说,年轻男性用这一网络词汇较多,表达出一种亲密、豁达的态度,表明言说者欣然同意,使得聊天氛围轻松愉悦。交际双方在社会地位上平等,不会出现较大差距。也就是说,当通过网络渠道来进行较为正式的交流、当交际双方社会地位差距较大时,一般社会地位低的人较少采用这一表达方式。但是,在同样的情况下,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也可以使用,表达出一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可以拉近交际双方之间原本较远的人际距离。此外,女性较男性较少使用这种表达,因为大多女性倾向于使用温婉的、淑女式的表达方式,如“好滴”。但在女性使用者中,性格较为豁达爽朗的女性则相对较多会使用这样的表达,或当女性想特意表现出不拘小节的一面、想营造轻松的谈话氛围时也会使用这种表述。简言之,“欧了”这一网络新词的使用不简单地等同于“OK”,还带有其自身的使用特点,表达出使用者轻松、豁达且愉悦的态度。

三、诠释学

哲学诠释学是“对于文本之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冯契,2001)。诠释学两个重要的理论分别是“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存在两个视域,一个是理解主体自身的视域,另一个则是特定的历史视域”,“进入历史视域的主体必不可避免地携带着自己的前判断……在历史的视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前判断之作用,从而真正形成一种‘效果历史’”(潘德荣,2011:342)。简言之,历史视域与我们的视域相互作用从而创建出一个相互融合的历史。在“欧了”这个网络新词中,同样存在效果历史和视域融合的现象。

四、“欧了”的诠释学解释

“欧了”有其自身的历史视域,这便是前边所指出的“OK”,是源于异国文化和语言而产生的网络新词。中国人将之音译后又将之进行了简化,用“欧”代替“OK”进行使用。音译后的词汇表达“欧”只起到了标音的功能,但具有了新的历史视域,即成为了一个动词,表达“可以”之意,因此,才有了“欧不欧”的表达方式。此外,汉语习惯在动词后加上“了”来进行表达,如“好了”,“做了”等,因此,“欧了”一半为音译的英语,一半为汉语,是一个混合词汇,是在中国人自己前见的基础上产生的。

五、结语

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诠释学效果、历史的视角分析了网络新词“欧了”的生成与存在,指明其作为网络新词的不同意义及使用方式。

猜你喜欢

英文单词葛优新词
葛优一句话怼空谈者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外出玩
『葛优躺』其实很伤身
英文
葛优两口子
海滩边度假
小议网络新词“周边”
外教新词堂
当代新词“微X”词族的多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