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翼小说在延安解放区的转型(1937—1945)

2018-11-15孙乘风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工农兵解放区左翼

孙乘风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徐州 22100)

关于解放区文学整体状况,刘增杰《批评的偏志——近年来的解放区文学研究》《静悄悄地行进——论9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研究》和张器友《新时期的解放区文学研究》对解放区文学自发生以来研究行程、脉络和面向都进行了一番梳理。现时解放区文学研究,整体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文艺思想的关注仍是关注重点。二是在文学现象关注上集中于王实味事件、整风运动、胡风问题等。由政治或个人恩怨逐渐转向历史理性多角度思考。三是作家作品研究。对丁玲、赵树理、孙犁等成名作家个案研究较多。

本文主要聚焦左翼小说在进入延安解放区以后由延安左翼文学书写向工农兵文学书写转变,是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学书写的历史考察1940年左右文学现象。左翼小说在延安——解放区小说书写生发的一个问题即是延安与苏区在小说书写上断裂。延安文艺活动是在苏区文艺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考察苏区的文艺活动可以发现,在戏剧、歌谣、绘画,教部队和民众,普及文化宣传革命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果,也积累了相当经验。这给后来的延安——解放区演剧等活动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又提供了一定实践经验。但在小说领域,苏区的成绩便少得可怜了。

梳理解放区小说发生及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历史转型、行进过程和勾连线索都比较繁复,在此时段,前后历史相继中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文本交互影响,其作用力量更替,由此而生的文本叙事基点、思维和审美变化,及其牵动的各领域之间连锁反应,构建了文学史书写历史更迭相继的过程。

在延安文艺解放区,不存在尖锐阶级斗争和阶级对立,相反,双方都要努力地亲近,试图理解和包容,但无论是哪一方都强烈感受到延安“乱糟糟”空气。而左翼很快适应了延安的窑洞和小米饭,在形而上的气质、情感、精神追求甚至志趣习惯上的“格格不入”便凸显出来,那么,生活形式问题小一点,文艺书写和文艺表现形式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阶级问题并置,并且上升到了比经济问题尖锐得多、复杂得多的高度。这就告诫研究者们,当作家们已经走出亭子间许多年,深入工农兵大众后,当他们对工农兵大众生活体验和熟悉,到了已经能够分辨两匹马的中农和三匹马的中农之间差异的时候,并不表示文艺创作难题就已经解决。文艺形式问题在何种程度上能够随着生活巨大变更而彻底抛弃原发性生活传统,重新有意识有目的去习得另一种前所未有书写态势,这是非常艰难而复杂创新。延安解放区作家新生活改造,在最大程度上营造这个创新的生活氛围、思想氛围和情感氛围,就解放区小说而言,短篇高峰,长篇繁荣、丁玲、赵树理和孙犁创作成熟、以及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以文学书写方式自然集聚,这些都在点点滴滴昭示创新的水平、面向和可能,也就昭示工农兵文学书写在艺术的、文学的和审美观照视野中,逐渐走向成熟。

[1]艾克恩.延安文艺史料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2]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3]艾克恩.延安文艺史料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工农兵解放区左翼
失而复得的玉桂叶
耒阳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劳动券
解放区的天
江南书院
可亲可敬的工农兵
工农兵大学毕业的不好分配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30-1935)
对1946—1948年华中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历史考察
试述党在大连“特殊解放区”时期(1945-1949)的艰难探索
前期延安文学对左翼文学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