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听、用爱感化”
——班主任工作琐记
2018-11-15高申
高 申
(徐州高等师范学校 江苏 徐州 221000)
班主任是需要有耐心、诚心和爱心,因材施教才能做好的一项工作。作为班主任接手了最“难”的班,班里还有个爱打架的“老大”。军训的第一天晚上教官让自我介绍,其他同学都讲出自己的爱好,只有这位同学站起来冷冷地说道:“我叫×××,我没有爱好。”听后我忽然想起班里唯一一位开学自己来报到就是他。
军训期间他受到教官肯定,他是辅导员推荐的班长人选。一切风平浪静,直到军训快结束时,班有一人参与打架。第一时间我想到他,来到了操场上,审视了所有的孩子。他脸上留下了打架被抓伤的痕迹。当时我什么都没有说,也什么都没有做。我认为在不了解学生,没有得到他的尊敬和信任的情况下,盲目的批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私下里问他脸伤是怎么回事?他没有否认打架的事情。他承认后我压抑住了心中的怒火,而是问了他一句:“其他地方有没有伤到啊!”然后叫他去了办公室交谈。从日后的交谈再回想那次办公室里的谈话他对我戒备心还是很强的,虽说事情不是因他而起,但是无论问什么他都说“不知道”。
不久,他又打架了。当告知要通知家长时,他说家长是不会来的。果然如此,他爸妈的态度很不积极。多个电话才来学校处理事情。我当时很气愤,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父亲,多么不受关注的孩子。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都不能少》这部电影,父母不问我要问,我觉得我要做点什么了。
第一,与学校交流,为学生争取改过机会。对他开学以来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从他担任考勤以来班级的纪律有很大的提升,为班级管理尽职尽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请求学校给予宽大处理,给学生改过的机会。
第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这次我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批评他对自己不负责任,知道家长不许他再犯错还一错再错:批评他不为自己争取机会,父母让他退学,一声不吭,收拾好行李:批评他绝望还那么倔强。我批评了他,是气,是急,是他不争气。他却给了我一句话我清楚地记得:“我一直都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我的心酸了。他已经习惯了遇事随你处置的生活。我留下一句话:“谁说你是坏孩子,你的努力我都看到了。”
第三,与班里的其他学生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平时情况,借此警示其他同学并增强班级凝聚力。班长告诉我说,“老师×××的爸妈不叫他上学了,老师和他们好好谈谈吧!从他当了考勤这段时间班里一直都是加分的,班里的同学也都挺听他的。同学都不想叫他走,您帮他求求情吧。”
第四,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现状原因,赢得家长信任与教育支持。“再打架就退学。”我知道家长这么对孩子说是为了压制住孩子好打架的毛病,但我也拿不准家长是否当真的。即使是家长吓唬孩子我也要当成真的去做文章的,还要让学生认为家长是认真的。同学们也极力挽留他,我想不如把这任务推给学生。既可以给家长留下他的理由,也可使班级团结。他的父母都来了学校,我觉得这是他希望的,希望被家人关心。在和他妈妈的交谈中我肯定了孩子的表现,“问题学生”不缺批评,家长更不缺。过多批评只能是问题更难沟通。在和家长沟通中理解家长的无奈和漠视。了解了孩子在成长中所受的不正当的教育。“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说的就是如此吧。
全班同学如约而至,感动了家长。家长还是了解孩子的,只是不知管理的办法。不敢让孩子知道是因同学的求情给予的机会,怕儿子倔强的性格不接受他们的退让。家长是爱孩子的,只是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被爱。
第五,与和他一起打架的学生交流,借助友情相互监督。住校的学生家长不在身边,老师也不能时刻关注,身边的朋友最最重要。我对那些孩子说“是朋友你们就应该为对方考虑,相互监督,遵守学校的纪律。”
一个非常独立的学生,带着浑身毛病来到新的环境,试图改变自己,只不过还有太多的不足。我们不能把他的努力视而不见,给他扣上不好的帽子,这样只会使他回到从前。批评,处罚如果对这样的孩子真的有用,他也不会如此。我没有那么大的魅力去改变他,把他变得多么的完美。我能做的只是给他机会;看到他的进步,并且肯定他;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我能做的只是静观其变,静待花开。这样的一个学生最有用的是发自内心的自我教育。教育急不得,说一说,骂一骂,罚一罚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我们要给予他们时间,毕竟是孩子,是一个长时间找不到方向的孩子。
教育需要爱,并要让孩子感受到爱。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转化一名学生,单靠丰富的知识教育学生是不够的,还得靠老师用爱心感化他们,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只有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关心与呵护,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客观地分析原因,正确引导,点拨,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慢慢地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