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2018-11-15程瑞雪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师教学内容院校

程瑞雪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教育者应将注意力放在“师范”二字,不能只是单纯关注到“音乐”专业特点。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在扎实音乐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加深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新时期中小学音乐教学特征,有针对性地构建音乐人才的培养计划,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英雄有用武之地”。每位学生都希望在辛苦完成多年学业后,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发挥出新时代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放的教学特色,为下一代音乐教学带来了新鲜力量。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提出的目标包含以下内容:“通过快乐音乐课的亲身体验,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表现及创新等能力,通过音乐审美与表现,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养成良好的人格与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应当注重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和艺术修养提升,不能照搬专业音乐教学模式,以全新化的教学理念指引新时期学生的成长道路。

一、新时期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目标

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应当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重点目标。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目标设定需要明确一个方向,否则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目标建设对于教师后续的教学方法探究以及学生的未来人生规划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标建构也是教学开展的第一步,目标要正确才能指引正确的方向,对于教育亦是如此。目前,高师院校的教学建构体系还有待提升,定位模糊,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是目前教育改革应当重点突破的难点和重点。学生的毕业发展也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大部分学生按照专业的音乐人才目标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没有将时间利用到教学实践型训练中,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在教师岗位感到束手无策,因中小学对专业知识并不像对专业音乐人才要求那么高,故而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新时期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特点

高师院校培养的音乐人才应兼具“应用实践型”和“专业能力型”的特点。教师要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促使毕业音乐人才与社会需求顺利接轨,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能够高效地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做到学以致用、高效教学。由于前期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造成所招收学生的专业能力欠缺,比如招生办没有经过正规的体检便录取学生,这会影响学生后续的发展。招收音乐科学生时在报考条件中需明确规定学生对音乐的先天条件因素,不能为了广泛招生就破坏教育规律。很多学生并不具备音乐天赋,仅因抱着只要考上大学就好的心态被音乐专业录取,最终因无法适应音乐教学环境,致使许多学生的人生道路受限。因此,需要高师院校高度重视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考察和研究,控制招生规模,以正确的招生方式逐步优化教学体系。

三、新时期高师院校音乐人才培养策略

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精神。这是新时期师范院校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想丰富教学内容,首先应当优化师资力量,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建构以及学习成果。优秀的教师能使教学内容变得丰盈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提高注意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教材运用也需要适当的革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信息的不断融入交流。使知识体系内容提升了一个高度,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敢于否定和抛弃旧式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寻找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时下最流行的音乐素材,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特长,拓展未来的发展道路。

总之,要想培育出高素质的音乐人才,高师院校必须与时俱进,以创新、开放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这不仅是在培育一代学生,更是将这种优质的理念传递下去,造福于后代。

[1]王晶.高师教学中多声部视唱的多元化思维[J]音乐创作,2015(1):190-192.

[2]潘轶群,曹继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7(6):93-94.

[3]石晓平.高师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音乐创作,2016(5):180-182.

[4]李刚.“人本论”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创作,2015 (11):176-177.

猜你喜欢

高师教学内容院校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