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微博的使用情况与效果分析

2018-11-15

戏剧之家 2018年16期
关键词:用户大学生信息

蒋 睿

(江苏师范大学 传媒与影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自2006年Twitter创立以来,微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在使用微博的网民中,大学生群体占据最高比例,为23.8%;到2015年9月30日,使用微博的大学生群体占比高达76%;2016年大学生使用微博的比重仍在继续增加,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1.8%。而且从近年来专业机构进行的数据调查结果来看,微博的使用普及率已经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在《民调:94.3%青年表示微博已改变自己的生活》的调查中,受访的很大一部分青年表示,微博对自己的影响不可忽视。但是,笔者通过访谈法对在读大学生的微博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微博的普及在带来一系列好处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它的颓势和弊端。

一、大学生新浪微博使用情况及主要发现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人们积极地寻找特定的媒体和特定的内容,从而得到一定的满足(或结果)。在微博的使用上来看,就是大学生们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微博的各项功能和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从访谈者的回答来看,微博所能提供的内容以及信息基本比较全面且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丰富,内容全面。接受采访的大学生普遍反映,微博几乎能提供他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信息,包含了学习、娱乐、兴趣爱好所需要的种种类型。

二是随时随地,方便易得。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另据2014年8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称,截止到2014年6月,微博整体网民覆盖率为43.6%,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大的覆盖率,要归功于其方便快捷的使用功能。

三是话语权得到了充分体现,交互性强。微博作为一个比较开放的平台,现在只要经过实名认证,就可以在微博上发布说说或者对别人的说说转赞评。同时,微博提供的也不仅限于此,它还提供了类似QQ、微信单独聊天的方式,所以微博也能成为大学生们聊天交流的一种工具。

二、微博使用反馈的积极效应

首先,这是草根文化和平民文化的崛起和兴盛。微博虽然采取了实名制,但是同样隐去了说话者的身份、地位。网络上,除了一些网络大V和明星是活在聚光灯下外,大部分使用者都是可以畅所欲言的。所以,社会的关注点能够逐渐转移到普通大众中,一些平凡的日常也能在微博上朝着积极的方向较好传播。

其次,微博的发展带来一种表达群众合理诉求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微博不仅是普通大众分享生活的途径,也成了一些走投无路的人最后的“稻草”。比如2016 年11月3日留日女生遇害案,死者江歌的母亲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只好通过自己的微博账号发声,讲述自己女儿在日本遇害的不幸遭遇,以寻求法律上的帮助,同时引起社会舆论的聚焦。

最后,微博交流的广泛性极大地拓宽了交友面与交际圈,开阔受众视野。这一点也是受访大学生一致反映的微博最直观的益处。因为在微博上,他们或主动或被动接收来自各方的信息,类型各异,大部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直接接触到的东西。通过每天几个小时微博的浏览,则可以达到现实生活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获得的信息量和体验。而且,通过微博,用户可以自主转赞评,或者是单独小窗口聊天,交到一些知心朋友。尽管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通过微博这条无形的线,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了。

三、使用现状背后存在的问题

经过访谈之后,笔者发现除了各类学者都普遍研究的微博的积极影响和使用者的偏好性以外,微博在使用过程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内忧外患”。

(一)碎片化信息过多,娱乐信息经常霸榜。这几乎是所有新媒体平台的通病,因为过于追求时新性和新鲜感,所以微博的关注点总是定焦在那些最新发生、内容火爆、关注人数多的信息上。一旦这些信息失去了这些特质,就会被无情地抛弃。笔者认为,微博这样级别的媒介也应该与普通小型媒介平台有一定区分,应该具有更多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不仅是抛出问题,告诉公众事件的起源经过,对于结果也更应该有一定交代。

微博上的信息不仅是碎片化,同时有过娱乐化的趋势。常年,微博的热搜榜上都是明星的绯闻,但是在一些重要的日子里,微博依旧是被娱乐霸榜,使得一些想要关注时事政治的用户,不得不使用其他的软件来获取信息。平台迎合老百姓乐于关注娱乐八卦的现状无错,但是作为公众获取信息的媒介平台,在国家有重要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提供全面且重要的信息,也是媒介平台拥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的体现。

(二)垃圾虚假信息太多,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一位受访者在接受采访时,用“乌烟瘴气”来形容微博,认为微博上的信息环境发展得已经有些畸形。其实在微博上,标题党已经不算什么了,可怕的是有层出不穷的假新闻。

就拿2017年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来说,暂且先不论最终的结果能不能服众,其中很多所谓的小道消息,都是有心之人编造出来,为的是博取点击量和关注度。事件爆出之后采访到的那一位在记者面前声泪俱下的“家属”,根本不是幼儿园孩子的亲属,而是过来“看热闹”的邻居。尽管事后进行了澄清,但之后网络中流传的视频标题都是“幼儿园幼童家属声泪俱下控诉园方”,等等。这种严重扭曲事实的信息,就被大范围传播出去了。还有很多拿不出证据,却说自己孩子被猥亵的“家长”,也都是些“键盘侠”在“跟风黑”。在这样的拟态环境下,网民们被这些虚虚实实的“爆料”侵蚀,很容易失去独立的判断。

笔者认为,现在网络是一个很好的维权渠道,但是也不乏很多人只是跟风想要蹭热度,信口开河、胡言乱语。没有人愿意站出来纠正这个错误的时候,真相或许就不重要了。因为不被认可的真相,也难以服众。

(三)负面信息过多带来强烈负面情绪,造成心理负担。2017年,微博就像是换了一个新的打开方式。微博热搜不再是常常挂着各种娱乐头条,各种申诉维权的消息也能穿插其中,甚至达到爆点。虽然这种申诉渠道的确行之有效,其中也不乏一些人借题发挥,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或是为了提高关注,也或是为了获取金钱。可这样长期充斥着虚假、消极、负面信息的微博环境是不健康的,存在着一些自编自导的闹剧,虽然最后真相大白、谜底揭开,可对于真情实感参与其中的用户,留在心里的阴影和负担并不会轻易消失。

除了假新闻、假消息给受众带来的心理负担和不适以外,还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绪来源则是网络“喷子”。其中一位受访者在提到对微博的期待时说,“微博又不能控制别人说话,而且你在上面说话,说不定不符合哪个人(的意思),他会追到你的微博下面去骂你……我觉得很可怕,但是我不知道要怎么管。”因为微博作为一个非常公开的平台,它允许大多数人在平台上自由发言。但是自由的背后也存在弊端,就是说话方式以及认识事物角度不同造成的偏差,很容易引起纷争。求同存异,本应该是大家提倡和宣扬的,但是大量的网络“喷子”的语言暴力只会阻隔这一正常方向。

“现在的微博转发和评论都要小心翼翼的,很多话不能说得太过直接,或者和别人有不同意见,因为稍不留神惹上一个‘喷子’或者‘键盘侠’,分分钟问候你祖宗八代。”猝不及防的语言暴力和威胁很有可能会妨碍其他用户正常表达的权利,造成一定情绪上的反感。而且长此以往,微博上听不到“不一样的声音”,大家在主动或是被迫中逐渐形成了“沉默的螺旋”。

(四)部分功能设置不合理,用户体验不佳。笔者根据搜集到的信息,总结出两个普遍反映设置不够人性化的地方。一是非会员无法在评论中发布图片。这个设置大约是从2017年开始生效的,这一改变使得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以前的习惯。“有的时候我用图片来解释就可以很清楚明白,但是不能发图片的话,一大段话只能敲字,很痛苦。”很多非会员用户都表示,这样的改变明摆是逼迫大家花钱充会员。受访者建议,微博可以设置会员能够观看访客的具体名单,或者隐身访问痕迹这样的特权,来吸引用户开通会员,而不是去禁止一个大家都需要的功能。

二是微博推出的一个新政策,即微博后台会根据自己的计算方法,有选择地为用户刷新关注人的动态。换言之,如果你只是“窥屏党”,很快你的消息就不会出现在你的“粉丝”刷新的动态中,无形之中,你就被强制关了“小黑屋”。这样的政策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明显违背了其“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的宗旨。而且如此武断的决定,并未考虑过用户是否需要和接受,必然会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四、结语

对于大学生来说,微博是他们每天可能要花费五个多小时的工具,他们更期望微博在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能越来越往积极的方向前进。而且平台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因此,针对现今微博存在的问题,国家政府和学校都应该做出努力,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政府需要及时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监督体系,让自由也有个限度,以保证微博能具备一个充斥着正能量和正确价值观的良好发展态势。同时,学校要教育学生提高去伪存真的眼力,也要为已经产生心理负担和阴影的同学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大学生自身也要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勇于采取有效且恰当的方法与错误的现象和观点作斗争,尽量多利用好微博的积极面,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1]朱夏芸,吴颖睿.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及其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0).

[2]张朋,谢天勇.大学生的自媒体“使用与满足”[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 2015(4).

[3]曹婷,张洁.大学生微博使用偏好调查报告[J].今传媒,2017(2).

猜你喜欢

用户大学生信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