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
2018-11-15汪梅娟
汪梅娟
(三亚学院 海南 三亚 572022)
一般来说,声乐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具有双向教学的特点。声乐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声乐教学活动对于声乐教师来说,有着不小的挑战,声乐教师应当具有过硬的业务教学能力,并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与学生很好的互动与交流,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声乐积极性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声乐教学与心理互动效应
(一)声乐教学。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的。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在声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互动交流的关系,不仅是言语上的,而且还是情感层面的。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应当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得学生更易掌握演唱的基本知识与表达技巧,进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声乐教师还应当从学生的心理层面加强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与演唱的技巧。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在练习、歌唱音乐和声乐的时候,不仅要求要有感人肺腑、优美动听的歌声,同时也有歌唱方法的训练。所谓的声乐教学,它的运作模式就是它的既定教学目标,音乐老师所进行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歌唱式教学是声乐教学中一项最基本的实现路径,学习者重复练习,熟能生巧,其歌唱能力会呈螺旋式上升。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包括音乐老师的教学智慧、教学能力、声乐水平、工作态度,以及学生的歌唱水平、理解与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这些都是最终实现目标的重要条件。这里所强调的是一种情感艺术交流,同时也是声乐艺术的本质。但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实践中,这种预期效果很难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的心理互动效应,与预想的总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此,本文专门就该问题详细探讨分析。
(二)心理互动效应在声乐教学活动的优势。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表明,心理互动效应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声乐教师与学生间所产生的心理互动效应,对于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两者又能互相促进,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声乐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活动,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演唱,达到“我能行”的心理互动效果。声乐教师这种对于学生的期望,可以通过心理暗示给予学生能够演唱好的自信心,进而调动他们的演唱积极性。
第二,在声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声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互动,在提高学生演唱功底的同时,声乐教师的业务教学能力也能够有所提升。对于声乐教师来说,在完成自身本职工作——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丰富了教学经验,能够更好地完善具体的声乐教学方式,进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学生来说,学会了声乐演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增强了自身的演唱水平。可见,在声乐教学活动中通过心理互动效应起作用,声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声乐教学中师生间心理互动效应的对策
(一)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在具体的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作为声乐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实行分层教学法,从而加强师生间的良性心理互动效应。通过师生间的互相沟通与了解,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更易于心理互动效应的发挥。具体来说,在声乐教师备课阶段,应当对于学生在声乐方面的学习程度、学习态度等进行全面了解,从而选择适应学生的教学内容,如此以来,对教学效果也会大有裨益。
第一,声乐教师应该熟知学生学习声乐的心理状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巧妙设置。举例来说,对于刚接触声乐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声音的分辨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还陷入了只要掌握高音唱法,就等同于掌握了全部歌唱技巧的误区,甚至认为“唱高音”就是声乐学习的全部。针对这样的现状,在实际的声乐课堂教学中,声乐教师应在声乐理论方面加强指导,适当修正教学方案,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声乐练习,以期使得学生能够对歌唱技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掌握。同时,在此过程中,师生间的心理互动程度也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少部分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会对自身能力水平产生错误认识,这将会造成学生盲目自大的心理逐步产生。对于此类学生,声乐教师应及时发现,并做出正确引导。为了防止学生的这种不当心理扩散,声乐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不应因为声乐作品的难易程度不同,就制定相异的教学方案与计划,而是无论对于何种难易程度的声乐作品,都根据学习目标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声乐教学活动。这样,学生对于声乐的学习能够更加扎实,对于声乐也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方案进行的过程中,声乐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互动效应将会呈现地更加充分。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通过实地教学活动调研,不难发挥,在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心理互动教育展现出极大的优势。因此,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必须将心理互动教育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营造健康、良好、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也能做到全神贯注,其声乐学习的效率也会有着明显的改善。可见,声乐教学活动氛围的融洽,能够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同时,正是借助于师生间的这种在心理上的互动,师生双方的能力能够得到共同提升。
第一,声乐教师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调整教学氛围,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体验,此过程在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应当发挥榜样作用,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能够在学习中增强对教师的信任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也会加深印象,与教师间的课堂互动也会有良好改善。另外,声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不断提升歌唱胆量,敢于展现自己,增强学生对于自身音乐才能的自信感。
第二,在声乐教学活的过程中,声乐教师应注重情意等综合方面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热情高涨。这样,学生就会始终处于一种精神饱满的状态,学习效率与课堂利用率自然也会不断提升。举例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声乐教师可以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学生间展开讨论与交流,对于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和鼓励态度。这样,在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的同时,加深师生间的互动,也会拉近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这与“教学相长”的教育目的是有一定契合性的,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教学基础。
(三)在心理互动中搭建有效的情感体系。一节富有心理互动效应的声乐课,对于声乐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从心理互动的角度出发,声乐教师和学生是双向主体,而互动过程则构成了教学活动的连续循环,并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声乐教师与学生间是时刻保持着交互联系的,从未间断。鉴于此,声乐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认知结构和情感的自主建构都会产生共鸣与反应。
第一,对于声乐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对相关知识的不断学习,并对学过的内容灵活使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的学习方法与境界对于自我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举例来说,声乐知识中有许多容易混淆的内容,对于这部分的知识,学生可与教师共同探讨,找出辨析的方法与策略,在区别相关知识内容的同时进行知识的互换。教师对于声乐知识的教学,应当为学生尽力找寻或创造学习的结汇,并将教学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将学生的视野引领到更加宽阔的地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进行培养。另外,学生可对师生间的有效互动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力进行点评,对于学生间的自评也要持有鼓励态度,进而学生对自己也会有一个更加明确清晰的定位,对声乐的学习也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第二,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的引导作用尤为关键。因此,声乐教师应当适时提升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情感体系。声乐教师应当将自身才华适当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于教师的模仿意识,这也是自我价值的一种升华,其在师生互动过程中的存在感也会大大提升。在声乐教学活动过程及课后中,声乐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自我总结并加以改进,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素养,同时也可以为师生间的心理互动提供有效途径。
三、结语
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声乐教师来说,应当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增强师生间的心理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声乐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声乐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应当充分发挥好心理互动效应,以此来促进声乐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在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声乐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作为声乐学科的教师来说,应当加强对于心理互动效应的分析,努力探索出更加有效的对策与建议,最终推动我国声乐教学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1]刘东.心理互动效应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7(03).
[2]杨晓晴.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探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7).
[3]辜小飞.论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J].音乐时空,2015(12).
[4]肖翠兰.初探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J].艺术评鉴,2017(03).
[5]周晓音.声乐教学中的心理互动效应[J].中国音乐,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