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坊
2018-11-15北京江兴旺
北京/江兴旺
身在城市,每次看到公园里的水车,我那沉重的记忆大门总会被吱呀打开,脑海里浮现出家乡水磨坊古老斑驳的横梁立柱,耳边传来了清溪欢快的奔流声和水磨悠扬的碾压声,鼻翼旁飘荡着谷物被碾碎时溢出的阵阵芳香……
在我的记忆里,上世纪60年代,几乎每个江南村庄都有一座水磨坊。这些磨坊历史久远,长者超百年,无一例外地镌刻着农村发展的烙印,见证着村落的兴衰,也目睹了村民的喜怒哀乐。它们像巨大的时间车轮,在历史长河和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滚滚向前,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辙迹。
磨坊临水而建,纯木质结构,由引水道、水轮、磨盘和磨轴等部分组成,借用高位水流的冲击力驱动水轮旋转,以碾碎谷物。家乡谷物的收获分夏秋两季。每年的这两个季节便是磨坊最忙碌的时期了。夏季收获的庄稼一晾干,村妇们便叽叽喳喳、争先恐后地来到磨坊,将用竹筐或稻箩所盛的谷物依次放在水磨坊的窗台上。只有在这时,她们才能享受到农忙期间片刻的闲暇。在等待过程中,她们免不了要唠起东家长西家短,不时地开一些素中带荤的玩笑,毫不避讳那些待字闺中的少女们。如果此时过来一英俊后生,她们也会打情骂俏地挑逗一番,直到后生红着脸跑开,她们那爽朗且略带放肆的笑声会把他送得很远。有些勤快的女人还会主动帮着前人添粮收米,或费力地摇着风车,直到轮到她家碾上为止。随着碾磨坊里人员进进出出,稻子变成了米,小麦变成了面粉,继而在巧妇们餐桌上变成了包子、面条和粑粑了。
磨坊外的水渠永远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泓清水沿渠夹波涌来,湍急地冲击着水轮,水轮带动石磨,发出咕噜咕噜的碾声水渠坝边,村妇们漂菜洗衣,孩子们顽皮地向水面投下石块或下水洗澡,溅起的水花不时地惹起村妇们串串爽朗的笑声。也有一些少妇或少女主动或被动地下渠嬉戏,凹凸有致的身材总令路过的汉子们偷偷瞄上几眼。磨坊下水又归入落水渠,在下游汇合成一汪浅潭,鹅鸭悠然戏水,等待漏筛的粮物随渠流漂出,到处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每年,这样的忙碌都要持续几个月,水磨坊已无缝地嵌入村民生活和社交活动中。它毫无怨言地埋头工作,为人们的餐桌输送着物质食粮,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精神场所。直到有一天,它的大门被永久挂上了锁,从此再也没有人去惊动它的睡眠它在沉睡中完成了自己千年的使命,变成了人们经久不衰的记忆。
蹉跎岁月,沧海桑田,变化的是那条湍急的水渠,停歇的是那沉重的石磨,然而不变的是它留给人们的温馨记忆。尽管水磨坊在记忆里有些模糊,但它如帧发黄的黑白照片已被定格在我心里,并不时出现在梦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