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个整容27次的男孩,最后活成了善良的奇迹

2018-11-15陈廿榛

文苑 2018年8期
关键词:奥吉维娅米兰达

文/陈廿榛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在人群中十分慌张的时刻,或许是幼稚,或许是穿得不够好看,或许是不经意犯了错……你和大家格格不入。你不知道别人的打量中是否带着恶意,也不知道友善的背后是不是会有不屑的嘲讽。你在人群中,却和人群隔了一道厚厚的墙,你无法直面世界,像一个把自己藏在头盔背后的小孩。

在电影《奇迹男孩》里, 奥吉就是一个这样的小孩。出生后,他因为脸部畸形,先后做了27次整容手术,却依然长得“很不一样”。

他小学五年级以前的功课都由妈妈在家里辅导完成,没有去过学校。奥吉最喜欢的节日是万圣节,只有这一天他可以戴着面具正大光明在人群里奔跑嬉闹,同陌生人击掌,不用担心别人打量、抵触自己的目光。

万幸的是,小奥吉出生在一个有爱的中产家庭。妈妈为了他放弃了研究生论文答辩,在家悉心照顾他,爸爸和姐姐也给了他十足的关爱。

用豆瓣网友王大根的话来说:“在这种家庭里做一只宠物都好啊。”

在爱里长大的奥吉虽然有些自卑,但心态还是比较平和健康,对人友好又俏皮,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孩。

但是这一切都在奥吉得知自己要去学校读五年级时崩塌了。离开了家人为他撑起的保护伞,奥吉在学校的遭遇可想而知。尽管老师和校长都很和蔼可亲,但没有小朋友愿意主动靠近奥吉,甚至还有一些小孩以取笑作弄奥吉为乐。

小孩子一直是天真无邪的代名词,可是,他们的恶意,一样伤人。伤人而不自知,他们不知道自己无心或有心的伤害可能带给别人一辈子的阴影。就像我有一个朋友,在小学时曾经因为被同学说“你爸爸穿得像个乞丐”,心情抑郁了大半个学期。

其实,就算和普通人一样,就算长相很好,也有可能经历类似的恶意。电影里奥吉的姐姐维娅说:“如果你想当普通小孩,就免不了遇上这种事。”

维娅是在安慰自己的弟弟,也未尝不是有感而发。长相好看,性格温顺的她在学校几乎没朋友,唯一的好朋友米兰达新学期开始后一直排斥她。

维娅有很多烦恼,她爱自己的弟弟,有时却也嫉妒弟弟占据了父母大部分的爱,而最懂她疼爱她的奶奶已经去世。

奥吉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身边人的样子。在背后说奥吉坏话的同桌,其实只是个努力合群的穷小孩;疏远维娅的米兰达,是因为羡慕维娅美满的家庭,在外人面前把维娅的故事套在自己身上,所以心生愧疚。就连校园霸凌的小反派,也能从他的父母身上找到他恶作剧的因由。

导演的善良之处在于,他没有给角色定性,也没有用赤裸裸剖开他们伤口的方式获得观众同情。他把生活中这些微小的细节拼凑在一起,还原了人物的多面性。宝剑有双锋,铜钱有双面,我们不能只看自己受伤的那一面,也要知道如何让伤口愈合。

电影里的孩子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种方式——善良。维娅即使自己不开心,也愿意领着受了委屈的弟弟过万圣节,出去讨糖果;米兰达把演主角的机会让给了渴望父母关注的维娅;小同桌在别人说奥吉坏话时勇敢出手维护自己的朋友;小胖子在高年级同学欺负奥吉时挺身而出……

他们用善良消解了自己的戾气,给原本郁闷的生活找到了另一个出口。

电影中我感触最深的一幕是,欺负奥吉的小男孩被校长请来家长,家长却丝毫不愿承认自己孩子做错了什么,反倒是把一切归咎于奥吉有疤痕的脸。他们说现实生活就是如此无情。

但真相是,心怀恶意的人,通常看不见生活的美好,也就无法感知善良,传递善良。当善良变成被嘲弄的笑话,才是一个社会最可悲的时刻。前面提到孩子的恶意,从来不是凭空出现,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哪怕为了孩子,也请努力选择善良。

就像校长在宣布奥吉获奖时说的那样:“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如果想要了解他们,只需要用心去看。”

我们或许无法去用心了解参与过自己生活的每一个人,但起码可以选择善良。

在新闻热点事件自己还不太清楚真相时不要立刻口出恶言,这是善良;看到残疾人时不刻意盯着人家,这是善良;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善良。

我们还应该知道,善良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视,也不是自我感动的悲悯,而是平等待人的尊重。

对此,我想化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句话来表达:“最要紧的是,首先应该善良,其次要尊重,再其次是真诚与理解。”

我不知道现实生活会不会像《奇迹男孩》一样,所有的善良都能换来善良,所有的尊重都能收获尊重。但我确定的是,我们选择善良,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甚至是,改变世界。

猜你喜欢

奥吉维娅米兰达
米兰达规则:沉默权和律师帮助权
奇迹男孩
哄睡师,为你编织一段睡眠的童话
《奇迹男孩》:父母的修养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善良,所以勇敢
垃圾堆小公主(短篇小说)
白苍鹭